对于这样一个介于历史和文学之间的人物,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哪些是文人的渲染和演绎,又有哪些是历史的细节和真实,都难以说清。如今,关于貂蝉的故事,依然鲜活在人们的文化记忆中。她已经幻化成一个历史背影,一个美丽的符号,成为我们
传统文化里不可复制也是独一无二的人文风景。这样的美人,也将超越历史,永存我们的记忆之中。
四大美女中,除却杨贵妃,其他三位都张扬着一种“以身救国”的悲情基调。但貂蝉最是与众不同。一是她的主动请缨,二是她完成任务的复杂程度和艰巨难度。她的身上,闪耀着智慧的灵光,充满了巾帼的豪情。然而,女性以性为交易,以扼杀情感为代价,换来的政治成果再伟大,我们也不该引以自豪。千百年来,再漂亮的容颜,再神圣的使命,她们最终扮演的角色,也只是政治博弈的利器和筹码。
独孤氏:性格奇妒的强人(1)
独孤氏(553—602),名伽罗,祖籍云中(今大同),寄籍洛阳,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第七女。初,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故将独孤氏许配给他。杨坚即位之后,独孤氏被封为文献皇后。文献皇后很有政治才能,她性颇仁爱,但性犹妒忌。仁寿二年(602年)八月,独孤氏病逝永安宫中,终年50岁。
显赫的家世
独孤氏是隋文帝的老婆。
她很有“旺夫运”,这可能与她显赫的家世有关。独孤氏的祖先来自漠北的鲜卑族,后随北魏拓跋氏入主中原,最终定居在中原境内。她的父亲独孤信“雅有奇谋大略”,曾助北周宇文泰开创霸业,因“功参性命,望实俱重”的军功得以加官晋爵,任北周大司马,并被封为河内公,与宇文泰等并列为府兵柱国大将军。除此之外,他还眼光如炬,选女婿非常准,七个闺女中,有三个做了皇后。大闺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老四嫁给另一柱国大将军李昺,生唐高祖李渊,后被追谥为元贞皇后;闺女里最小的,便是我们要讲的隋文帝的文献皇后。难怪《北史》、《周书》皆嘆曰:“周隋及皇家,(独孤氏一门)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
当初,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觉得将来必成大业,便特地将年仅14岁的小闺女许配给他。事实证明,杨坚娶对了老婆,独孤氏也没嫁错对象。后来,独孤氏给他生有一女五子。他们唯一的女儿杨丽华长大后嫁给周宣帝宇文赟,被立为“天元大皇后”。这样,独孤氏的姐姐是皇后,女儿又是皇后,真可谓“贵戚之盛,莫与之比”。
有一次,周宣帝宇文赟与杨皇后小两口吵架,皇帝本希望杨皇后服软认错,可杨丽华竟“进止详闲,辞色不挠”,搞得周宣帝很没面子,勃然大怒,“遂赐后死,逼令引诀”。虽然当时杨坚功勋卓着,封为北周上柱国,掌握全国兵马,在朝中威望日重,但取代北周的时机还不成熟。若是皇帝一发威,杨氏不仅富贵堪忧,可能还会招来满门抄斩的大祸。独孤氏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所以得知消息,马上亲自入宫请罪,跪在殿前叩头不止,以至血流满面,终使得周宣帝收回成命,保住了杨皇后,也保住了杨氏一门的身家性命。
后来,周宣帝死,
小皇帝宇文阐继位,年仅八岁。杨坚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总领百官,都督内外诸军事。当时,杨坚步步进逼,除了名号,无论威势还是形制都已经是皇帝的待遇了。可他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怕天下人说闲话。这时,又是独孤氏给杨坚送去一颗定心丸,她说:“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她的意思是,都已经这样了,就别装了,赶紧坐上去吧。于是,杨坚终于废掉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了隋王朝,而独孤氏也被封为皇后。由此可见,独孤皇后是一位很有见地、目光长远的女性。史书上说她“谦卑自守,柔顺恭孝,不失妇道”,是母仪天下的好典范。这大概是家里出的皇后太多,经验丰富的缘故吧。更难得的是,她生活俭朴,不好华丽,就是喜爱读书,识达古今,因此颇受隋文帝的敬重。
《隋书》上曾记载这样一件事情:突厥人向幽州总管推销一箱价值800万元的上品明珠,幽州总管就呈报独孤皇后,怂恿她买下。她婉言谢绝,说:“我不需要这些。如今戎狄屡次侵犯,将士征战疲劳,不如奖赏有功之士。”此举立刻传遍朝野,受到百官称赞。大家都觉得有此国母实乃大隋之幸,隋文帝也因此更加敬重和喜爱她。
独孤皇后公私分明,颇识大体。有一次,她的表兄大都督崔长仁触犯王法,按律当斩。隋文帝看在皇后情面上,有意放他一马。但独孤皇后却进谏说:“国家之事,焉可顾私!”文帝闻此言,深为其动,遂将其按律处死。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另一件事,她的异母兄弟独孤陀因滋酒逞凶、残害百姓,受了皇后指责,便怀恨在心,曾以猫鬼巫蛊诅咒皇后,按律当斩。皇后虽然也很恼火,可最后还是请求文帝赦免其罪。她说:“如果独孤陀蠹政害民,妾不敢为其说情,但如今他只是因为诅咒我而犯罪,所以胆敢请求留他性命。”于是陀被免去死刑。
史书上说她每次给皇帝进言或谈论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往往很合隋文帝的心意,也令众人敬服,宫里将她与文帝并称为“二圣”,由此可见她的威望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