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的亚洲舰队只有13艘平甲板驱逐舰,但日本人也没有放过他们。在珍珠港事件发生第二天后,亚洲舰队的甲米地基地被日本轰炸机所破坏,亚洲舰队总司令托马斯。哈特上将无法去保卫这一浩瀚的海域。这时,哈特接到命令:率领驱逐舰开赴东印度群岛,在那里与澳大利亚、英国和荷兰的战舰联合起来。
这样,哈特能够再次有希望去保卫‘马来亚屏障’。当时‘皮尔斯伯里’号和‘皮尔里’号发生碰撞事故之后正在进行修理,这两舰于12月27日最后离开马尼拉湾。
‘皮尔斯伯里’号安全到达泗水,但是当‘皮尔里’号航行通过摩鹿加航道时,被澳大利亚空军误炸。盟国海军部队现在已联合起来,在美、英、荷、澳四国联合司令部指挥下进行作战。但现在为时已晚,不能阻止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扩张。由于英国此前将原远东舰队的主要舰艇多数调走,因此剩下的远东舰队只得和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组成了四国联合指挥舰队指挥部。由于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的兵力基本被日本联合舰队消灭。而在红海的部分美国太平洋舰队也遭到了怀疑是日本远程偷袭的潜艇进攻而被重创。所以四国联合指挥舰队指挥部集结起来的有作战能力的只有6艘巡洋舰和22艘驱逐舰。
英国政府想以此显示威力,试图阻止日本南进。然而,日本侵略者包藏祸心,蓄谋已久,锋芒逼人。
1941年1月2日,哈特上将命令巡洋舰‘博伊斯’号和‘马布尔黑德’号以及驱逐舰第59分队的6艘驱逐舰,去攻击正向婆罗洲东部的巴厘巴板航行的一支日本运输船队。
结果巡洋舰‘博伊斯’号触礁损伤,由一艘驱逐舰护航返回基地。后来‘马布尔黑德’号的主机发生了故障,在另一艘驱逐舰的护航下,也返回了基地。留下来的仅仅是老式的‘约翰。福特’号、‘鹦鹉’号、‘保罗。琼斯’号和‘波普’号等4艘驱逐舰,去对付由轻巡洋舰‘那珂’号和12艘驱逐舰护航的日本两栖运输船队。但是盟国海军的勇敢决定了他们交上了好运,由塔博托中校指挥的一支弱小的舰队到达了巴厘巴板而未被日军发觉。
由于在陆地上的荷兰陆军破坏焚烧了那里的炼油厂,巨大的烟云笼罩着锚地。在港内抛锚的日本运输船的侧影挡着陆上的火光,这正为驱逐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攻击条件。
驱逐舰在港口外面全速航行,并使用雷达进行瞄准。‘鹦鹉’号首先发射了3枚鱼雷,但均未击中,然后进行了再一次齐射,也未击中。在不足914米(1000码)的距离内,‘约翰。福特’号和‘保罗。琼斯’号发射了2枚以上的鱼雷,也都没有击中。真正出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美国海军鱼雷所装的雷管在设计上有毛病,可以想像到驱逐舰第59分队的舰员们,他们是冒着多大的生命危险。
日本人在盟军的驱逐舰发动了两轮攻击后才发觉受到了攻击,这时锚地立即慌乱地响起警铃并开起炮来。对美国人来说值得庆幸的是,日本驱逐舰似乎只是接到搜索天空的命令,因为在日本军舰上探照灯是朝天照射的。盟军的驱逐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被日军觉察。在第二次攻击期间,‘鹦鹉’号发射的3枚鱼雷运行正常,一艘日本运输船被击中爆炸。
当他们向南航行时,又击沉了另外一艘运输船和一艘巡逻舰,总计吨位达23000吨。驱逐舰纵队使日本舰只受到了破坏。他们把鱼雷发射完了,在离开之前,使用102毫米(4英寸)炮击沉了另外一艘运输船。他们对敌人造成的混乱和破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相对实力。因为所有的4艘驱逐舰都是四烟囱式的,建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已公认不适合于前线服役。
不过这是四国联合舰队所取得的唯一一次成功。日军坚定不移继续向东印度群岛挺进,西面包围新加坡,东侧远到拉包尔。
盟国认为:如果侧翼在敌人手中,那么中心地带也是站不住脚的。爪哇北边的泗水受到日军威胁,南边的芝拉扎则是另一个合适的基地。盟国必须发动另一次作战,才能稳定局势。荷兰海军少将凯里。杜曼接替了托马斯。哈特上将的职务,被授权指挥盟国的联合舰队,而托马斯。哈特则被任命为美、英、荷、澳四国联合司令部司令长官。下属的舰队包括美国巡洋舰‘休斯顿’号、‘马布尔黑德’号,荷兰巡洋舰‘德。鲁伊特尔’号(旗舰)和‘特罗姆普’号,美国驱逐舰‘巴克’号、‘布尔默’号 ‘约翰。爱德华兹’号和‘斯图尔特’号,另外还有荷兰驱逐舰‘班克特’号、‘皮特。海因’号和‘文。格恩特’号等 。而一些老旧的军舰被派向了澳大利亚。杜曼少将为避免空中袭击的危险性,只打算晚上在望加锡海峡对日本海军发起攻击,但特遣舰队必须在黄昏时刻到达指定地点,因而一定要在白天越过爪哇海。
盟国的联合舰队被日本飞机发现将是不可避免的。1月4日晨,日军轰炸机编队发起空中袭击,巡洋舰则是它们的主要攻击目标。当‘休斯顿”号和‘马布尔黑德’号被击中损坏时,杜曼将军命令舰队返回芝拉扎,向泗水增援了英国巡洋舰‘埃克塞特’号、澳大利亚‘霍巴特’号、荷兰的‘爪哇’号和3艘以上的荷兰和美国驱逐舰,杜曼接到命令,要发起另一次攻击,以保卫苏门答腊首府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