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乡村之巨变 > 第234章 一九八二年

第234章 一九八二年

    一月一日。</p>


    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p>


    《纪要》指出:</p>


    “目前,全国农村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p>


    “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p>


    一月二日早上。</p>


    爷爷抱着陈扬送给他的收音机,蹲在院子一角,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听收音机。</p>


    昨晚的《新闻联播》,爷爷已听到了中央一号文件,把爷爷激动得半宿睡不着。</p>


    爷爷对陈扬说,政策不会变,农村有希望了。</p>


    陈扬端着一碗稀饭,走过来,在爷爷身边蹲下,“爷爷,别听了,收音机频道太多,我也找不到,你更不可能找到。”</p>


    </p>


    “我想多听几遍。”</p>


    “你看电视去。上午九点半钟,电视台开播,第一个节目,就是昨晩的《新闻联播》重播。”</p>


    “臭小子,你早说嘛。噢对了,报纸呢?报告什么时候有?”</p>


    “昨天的新闻,省报今天转载。今天的省报,今天下午送到县里。明天,才会报今天的省报送到大家的手里。”</p>


    “太慢,太慢。扬,你反映反映,报纸的速度,比你奶奶缝衣服还要慢。”</p>


    陈扬忍俊不禁。</p>


    忽然,爷爷说,“扬,咱家的四亩承包田,能不能从陈东南那里收回来?”</p>


    “收回来干嘛?”</p>


    “咱家自己种呗。”</p>


    陈扬说,“爷爷,我现在做生意,不会再回头去种田。老三你是知道的,那就不是干农活的料。我把承包田收回来,谁去种啊。”</p>


    “我,我种。”</p>


    陈扬看了看爷爷,“爷爷,你老了。尽管你是劳动模范,但你得服老。”</p>


    爷爷直着脖子嚷嚷,“老什么老,我老吗?我哪老了?”</p>


    “你就是老了。”</p>


    “杨,我想种田。”</p>


    “不行。”</p>


    “种三五年,我就种三五年。”</p>


    陈扬呼呼的吃光碗里的稀饭,一边起身,一边撂下狠话。</p>


    “爷爷,你就给我好生的歇着。只要我在,你就死了这份心吧。”</p>


    爷爷长叹一声,傻傻的不再说话。</p>


    陈扬把碗快送回屋里,再出来时,看到爷爷还傻蹲在那里,心里很不落忍。</p>


    “爷爷,我给你一个建议,你捣鼓捣鼓咱家的自留地吧。”</p>


    “你不派用场了?”</p>


    按原来的打算,陈家的自留地,用来创办养猪场,现在还荒在那里。</p>


    “爷爷,你不种田,改种地。多多的种菜,改善咱家的生活。爷爷,你看怎么样?”</p>


    爷爷的眉头舒展开了,“说定了?”</p>


    “嗯,说定了。原则上,只要你不累着,我就不管你,你怎么折腾都行。”</p>


    “好嘞。”</p>


    陈扬转身出门。</p>


    陈家村四百多户,一千九百余人,在温黄平原水网地带,绝对是一个大村。</p>


    整个村有不少热闹地方。</p>


    陈扬家因为有一台电视机,又对外开放,算得上是一个热闹地方。</p>


    不过,陈扬家的热闹,主要时段是在晩上。</p>


    白天大家都要干活,只有一些老头老太,还有一些小屁孩,才会在白天来看电视。</p>


    除了陈扬家,大队部门前的晒谷场,也是村里的一个热闹地方。</p>


    只是大队部紧挨三姓祠堂,平时村里人忌讳,很少到这边歇息聊天。</p>


    而晒谷场对面就不一样,三棵大樟树杵着,夏天是大树底下好乘凉。</p>


    现在是冬天,正好坐着晒太阳。</p>


    就连陈扬也喜欢这里,有事没事的,时不时的会来转转。</p>


    但这几天,陈扬谨遵童四平的吩咐,影也没有来过。</p>


    现在,村里的热闹地方,至少增加了三个。</p>


    村里多了三家小卖店。</p>


    一家小卖店,位于村小门口,是张校长的老伴开的。</p>


    另一家小卖店,是老支书蔡钊的老婆开的,开在他自己家里。</p>


    还有一家小卖店,是蔡晓晖的父亲蔡宝华的,也开在自己家里。</p>


    只要屋在路边,拆掉一面墙,很容易就支起店铺。</p>


    这三家小卖店,是村里仅次于陈兵肥皂皮工厂的第二批个体户。</p>


    陈扬不去张校长的小卖店,也不去蔡钊的小卖店,他只去蔡宝华的小卖店。</p>


    蔡宝华的小卖店,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免费供应开水。</p>


    这是陈扬的主意。</p>


    蔡家的院子里,有一口百年历史的老井,《县志》里都记载着的。</p>


    这口老井的水,又干净又清甜,十里八乡有名,常有人慕名前来讨水。</p>


    有人指点,让蔡宝华卖井水为生。</p>


    蔡宝华坚决不肯。</p>


    但利用井水吸引大家,蔡宝华是同意的。</p>


    蔡宝华小卖店,除了店铺,还专门辟出一间屋子,摆上桌子凳子,供大家坐下歇脚和喝水。</p>


    整个村子,有一条大道,自西向东穿村而过。</p>


    陈扬家在村东的大道南边,村小在村西的大道边,蔡宝华家正好位于村中心、大道的北边。</p>


    蔡宝华在小卖店的门外,竖了一块牌子,上书八个大字。</p>


    百年老井,免费喝水。</p>


    还别说,这广告打得有效果,连过路人也有进屋歇脚的。</p>


    歇了脚,喝了水,不好意思不做点生意。</p>


    陈扬进店,蔡宝华起身招呼。</p>


    店里已有七八个人在喝水。</p>


    在温黄平原一带,农村人喝茶,其实就是喝水,是不放茶叶的。</p>


    陈扬先拿出香烟分了一遍。</p>


    有人说道:“扬,你得请客啊。”</p>


    又有人说道:“陈副主任,你得请我们喝酒。”</p>


    还有人说道:“扬,我投你的票,我们全家都投你的,今年的救济款,你得多给我家分一点。”</p>


    陈扬笑道:“各位,各位,今天不行。明天过后,就在这里,我请你们喝酒。”</p>


    坐了一会,陈扬起身,打道回府。</p>


    明天,一月三日,腊月初九,正是首届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日子。</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西游:拜师菩提,喝酒变强 大乾长生 龙族:从只狼归来的路明非 我,君麻吕,要长生! 我没看过火影啊 东京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