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雪白血红 > 第113页

第113页

    老人都说,在打锦州和天津时,“四组一队”起了很大作用。


    很多老人都谈到,一仗下来,各级指挥员都要到阵地或突破口去开现场会,根据实战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打下锦州后就奔辽西,歼灭了廖耀湘兵团后,有的部队还特意回到锦州,补上这一课。


    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战争艺术的共产党人。


    黑土地上的共产党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越打越精明,是与林彪的这些战术原则分不开的。


    据说,毛泽东当年对林彪这些战术是肯定的,有的还很欣赏。


    据说,国民党当年认为东北共军战术水平高。


    而评价一位将军和他的战术的最简捷,也是最权威的标准,是他所指挥的战争的胜利和失败的总纪录。


    孙子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军事科学之所以是一门科学,就因为它有规律可循。但一般的规律并不能代替一切,世界上没有一条作战原则是永恒不变的。无论多么成功的战术原则,都只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时间变了,空间变了,武器改进了,技术发展了,军事组织形式和军队指挥的方法,也都要随之进步和发展。即使是在电子计算机时代,军事科学也不可能成为精确的科学。因为战争主要是由人的活动决定的。


    当年的林彪,对这一点是清楚的:这种经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适用的;在不同的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规律。17。


    可是,当林彪做神成鬼时,这些东西也就跟着做神弄鬼了。


    注释:


    1《渖阳军区历史资料选编》,93页。


    2同1。


    3同1,98页,99页。


    4同1,97页。


    5同1,36页。


    6同1,103页。


    7《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19页。


    8《林副主席着作选读》,202页,此书为“文化大革命”中出版的小册子,无出版单位。


    9《林彪元帅军事论文选集》,82页。


    10同9,85页。


    11同9,118页,119页。


    12同9,128页。


    13同9,200页,201页。


    14同9,167页,168页。


    15同9,166页。


    16同9,203页,204页。


    17同9,131页。


    九、热点中的热点


    1948年秋天,在我们这个饱经忧患的星球上,没有比辽渖大地更引人瞩目的了。


    从“拒敌于国门之外”,到退守松花江北,共产党人以历史都为之瞠目的神速和英姿,在北起长春,南至唐山的千余里绵长战线上,开始了“独霸东北”的“最后一战”。


    焦点是千百年来战火不绝的锦州。


    第24章  奔袭北宁线


    月轮在云层中时隐时现,战争的轮子在黑土地上悄然而迅疾地转动起来。


    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兵,一支支大军像奔腾的急流在金秋的夜色中涌动。搅拌着污味儿和汽油儿味的尘雾,在瀰漫着醇酒般的谷香的大地上,扯着一条条看不见的长龙。


    9月12日,震惊世界的战略大决战的枪声,首先在北宁路山海关至唐山段打响。


    11纵由建昌营出发,攻克昌黎、北戴河。


    热河独立4、6、8师,攻克沙后所、绥中。


    4纵、9纵从台安、北镇出发,插向锦州和义县之间,包围义县。3纵和2纵5师由西安乘火车南下,接替4纵、9纵包围义县。


    4纵急转南下,攻克兴城。


    7纵攻占高桥、西海口和塔山,切断锦西与锦州联繫。


    8纵、9纵主力,占领锦州外围要点白老虎屯、帽儿山和紫荆山。


    至此:北宁路锦州至唐山段被切断,各点之敌一概被分割。


    9月13日至16日,1纵、2纵、5纵、6纵、10纵和炮纵主力,分别由九台、平岗、清源、伊通、开原、四平等地,进至锦州以北和新民以西地区。


    10月1日,3纵、2纵5师和炮纵主力,攻占义县。


    大军逼近锦州城垣。


    突然性是战略的本质


    翟文清老人,这时已是指导员了:从西安上火车前动员,没说到哪儿去?“练兵好,打长春”,满脑子都是“长春”,还用问?闷罐咣当一夜,下车动员步行,方向“西南”。大家懵头懵脑的,说这是甚么地方呀?一问,说是到了阜新。


    大家说,不是打长春吗?怎么跑这来了?战士们问我,我哪知道呀。


    有人还以为我是保密呢。


    黄达宣老人,当时是副连长。


    部队往南一扭头,大家心里就有数了。走了10多天(除3纵、2纵和5师和炮纵车运外,所有南下部队都是徒步行军)。白天睡,晚上走,每晚80里左右,说是到北宁线上打仗,北宁线那么长,也不说是到甚么地方。过大凌河不久,脚下就绊上敌人尸体了。是8纵在前面打的。


    刘学友老人,当时是师组织干事:带的粮食,不到一星期就吃光了。过兵,要打仗,老百姓都跑了,甚么吃的也没有。过大凌河前,在秃老婆店弄到些餵牲口的黑豆,炒了“喀嘣喀嘣”吃个肚儿圆。过河凉水一激,可糟了,全拉稀了,一直拉到锦州。枪一响就不拉丁,比“痢特灵”还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西游:拜师菩提,喝酒变强 大乾长生 龙族:从只狼归来的路明非 我,君麻吕,要长生! 我没看过火影啊 东京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