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后来呢?
10月中旬,箫华率山东军区司政供卫等部到达安东,见到“老大哥”,自报家门,也是说不明白。
说不明白就唱: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正像列宁说的那样,无产阶级无论到了甚么地方,都能凭着《国际歌》的歌声,找到自己的朋友。
找到朋友认了亲,也不行。
11月中旬,苏军通知东北局,根据苏联与国民政府签定的协议,渖阳要由国民党军队进驻,要东北局领导机关和八路军限期撤出渖阳。东北局领导据理力争。还是那个卡夫东,咆哮起来:不走,就用坦克把你们赶走!
“老大哥”居然要用坦克对付“小兄弟”!
11月22日,刘少奇在重庆代表团的电报“中,有这样一段:
彭林电,戍皓友方通知他们,长春路沿线及城市全部交蒋,有红军处不准我与顽作战,要我们退出铁路线若干里以外,以便蒋军能接收,他们能回国。彭林未答应,我们已去电要他们服从彼方决定,速从城市及铁路沿线退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还有不愉快的事情。
9月下旬,苏军说渖阳附近有日军军火库,存放10余万支枪,可以移交八路军。中央立即指示各地尚未出发部队,不带或少带武器,到东北后再武装。这些军队正在路上,苏军突然变卦不给了。
蒋介石是合法领袖,国民党是执政党,是中国最强大的力量。
共产党就不行了,简直是“人熊货也孬”,成不了甚么气候。
而且,还在抗战期间,史达林就认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共产主义者,不是国共联合战线的“维持”者,还不是坚定的=屏蔽gg=战士。
所以,他们就抛开了中国共产党,而和国民党打交道,定协议。
所以,他们就让东北局和八路军离开渖阳,不走就要用坦克往外赶。
所以,他们就不守诺言,不把军火库交给八路军,使土八路愈发土得掉渣儿。
第一批进入渖阳的东北局领导被授于军街,据说是“为着工作方便”1。这“工作方便”中也应有“对等”的意思。然而,对等从来都是实力的对等。没有实力,何来对等?
在一个昨天还呜礼炮21响欢迎的一位国家元首,今天被政变推翻了,当晚就会给新领导人发去贺电的世界上,谁愿意把屁股坐在明显的弱者,因而註定是负者的一边呢7但这并不妨碍“老大哥”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帮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人,这种帮助支持,有时还是很认真、很负责、很实在的。
镰刀斧头与共同利益
16军分区闯进关东半个月左右,就吹气儿似地发展到2万多人,且“全为新式武器”,没“老大哥”助力,看来这是不大可能的。
是有条件的。
《我东北现况通报》中,有这样一段:
红军不准八路军及中央军进入满洲,但我个别同志及我们部队不用八路番号者,都可帮助并委为卫戍司令市长及其他重要职务,因而得以控制资财及发展武装。但凡打入八路军旗子及公开用共产党员名义者,红军概不接洽,并不给任何帮助,曾克林部因在渖阳挂上八路臂章即引起红军干涉,并派代表到延安要求八路军撤退。
既要支持同姓马列的共产党,还要冠冕堂皇地和国民党政府及美国打交道,不让它们抓住甚么把柄。于是,一切支持和帮助就都在不声不响中默默地进行。而延安早已窥透天机,半个多月前就指示所有闯关东部队,凡是“为红军所坚决反对之事我必须照顾,不要使红军在外交法律上为难。”2。
黑土地3年内战中,共产党军队番号变化为全国之最。先用“东北军”、“义勇军”名义,后来又叫“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
配合默契
1946年1月12日,国共军队首战营口前,山东6师与驻营口苏军联繫,请苏方人员不要上街,以防进攻时造成误伤。
如果说土洋八路间此类小默契可以忽略不计,土八路夺占长春、哈尔滨和齐斋哈尔,是不可不提的。
3月31日,东北局致电*中央和林彪:
子丑林:
1。关于三城市问题辰兄3两处电文如下:一称关于此事四月十五日前不能答覆我暂勿逼近长春,另一电则称四月十五日前不能实现。
2。又称:这样做,对我只会有利,他们不走停战小组决不能来。
寅卯
一九四六年三月三十一日申时
一切都在默契之中。蒙在鼓里的,是在谈判桌上与之签定盟约,在宴会上与之碰杯的那个合法的国民党政府。
3月12日,苏军突然撤出渖阳,东北民主联军即调军四平附近侍机。第二天苏军一撤,即乘势攻占四平。4月中下旬,苏军相继撤出长春、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民主联军相继跟进,又连占三城。共毙俘国民党收编的保安队2万余人,缴获各种军用物资堆积如山。土八路的士气顿时抖落不少。
1947年1月13日,东北民主联军总情报站发出一封电报:
林总军委:
确悉,十二日廖耀湘致杜聿明熊式辉蒋介石略称:普兰店以南甲乙4双方勾结,乙方在甲方掩护下,整顿补充,将为辽南大患,如匪再向普店窜犯,遂跟综追击彻底击灭之。请通知石河驿苏军协力堵击,以履行中苏友好条约,同时积极交涉接收大连,如迟疑拖延,则大连匪可训练二万以上,不仅为辽南大患且可影响东北整个局势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