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从周正欲再度出阵,黄巢劝道:“通美且慢动手,待我前去。”只见黄巢拍马至前言道:“敢问阁下,可是苍山孟绝海否?”
贼首言道:“正是某家,汝怎认得本寨主?”
黄巢言道:“可记得冤句盐商黄巢么?”
孟绝海沉思片刻言道:“哎呀,原来是黄巨天,真是大水沖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了。”孟绝海言道。
黄巢对众人言道:“各位首领,误会,误会。此乃故友孟绝海。”
众人闻言皆下马互相见礼,邓天王拱手言道:“久闻黄巢哥哥起义,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三生友幸吶。”孟、邓二遂将众义军首领请入聚阳山山寨之中叙话。
这聚阳山高耸巍峨,草木旺盛,正直菊花盛开之季,景色甚是秀丽。山中四门十二关,颇有气派。众人到寨中忠义堂就座,孟绝海问到:“黄巢哥哥率兵起义,不知欲往何处?”
黄巢道:“今朝廷腐败昏庸,君不理朝政,官不恤百姓。我等欲携天下贫苦百姓共伐中原,以成就一番大事。”
孟绝海言道:“我与邓天王也曾有此念。奈何自庞勛之乱平定之后,再没有替天行道者。所以便占据这聚阳山中杀富济贫、杀官济民。”
黄巢闻听言笑道:“二位首领既是又治国平天下之志,何不弃此山寨与我等共伐中原,若得绝海、天王二位壮士相助,大事何愁不成。”
孟绝海道:“若是各位好汉皆有此意,我与天王愿与众首领结义位兄弟,杀遍天下贪官。”大伙无不贊成。
黄巢命军师李俊儒为众人主持仪式,摆案设香,众位起义首领结义盟誓。结义之后,众将以年龄排列,大爷黄巢、二爷孟绝海、三爷邓天王、四爷孟楷、五爷朱存、六爷朱温、七爷葛从周。
军师李俊儒对众人言道:“我观漫山之中,有菊花遍野,久闻巢公素来喜爱菊花,君何不在此赋诗一首?”
黄巢言道:“俊儒之言正合我意,我当做诗为诸位助兴。”即命人准备笔墨写道:
飒飒西风满山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孟绝海与邓天王留义军人马在山寨住了一宿。次日,孟、邓二将带五百喽啰兵收拾山中钱财,粮锱随义军同行。
王仙芝、黄巢两路义军造反之日,正逢唐懿宗李漼驾崩之时。晋王李俨以太子之身在懿宗灵柩前继嗣皇位,时年十二岁,谥为唐僖宗。扶保新君李俨登基的是国舅段文楚与太监田令孜,李俨不知世道黑暗,对这两个人是言听计从。
懿宗皇帝丧事办完,各地的官员就要往京师朝贺新君,段文楚为人好大喜功,便上奏天子建造一座新的高大宫殿举行朝贺,段文楚与田令孜藉此造宫殿之机横徵暴敛,强役民夫开始筑高楼。
耗时三个月高楼建成,名曰“五凤楼”。此楼圈占民田千余倾,征各地良木更是不计其数,楼分三层,高约数丈,镏金筑顶,金铂铺地,奢侈至极,此楼之成使得大耗民力,闹得国库空虚。
数日之后,新军登基的朝贺文书发往各地。传至大同节度使李国昌之处。云舟之地地处北方边塞,有回鹘、突厥、契丹、鞑靼等多个少数民族在大同之北,谁都有窥视大唐疆土,伺机入主中原之心,所以朝廷命李国昌父子镇守大同,就是为抵御北方异族入侵。自李国昌父子入主大同,几个北方大部族交战接连不断,且屡犯边庭。今朝庭发布朝贺文书已到大同,李国昌对诸子言:“塞北各部屡犯边庭,战事吃紧,本帅不可离开,由长子克用代父朝贺。”李克用奉父亲之命前往长安朝贺。
大同的朝贺队伍由大车八辆,里面皆是馈赠天子的礼物,有百余名沙陀亲兵押送,除随行护卫外还有一侍童,名曰李存璋,原本也是朱邪氏族人,李克用为其起名曰“李存璋”,是李克用的贴身侍童,年方十三岁。
一路之上风沙甚大,突然大车逆风而行车轴折断,众人皆惊。李克用对李存璋言道:“存璋,车轴逆风折断,此兆不知欲主何象,恐此次入京恐有不测之事。”
存璋言道:“老爷行前曾叮嘱公子只管低头送礼,不问京师琐事,可保无忧。”
李克用言:“当初剿灭庞勛之时,曾闻父帅言朝中有谗臣当道,那康承训剿贼有功,反遭谗臣诬陷,反被连贬两级。而圣上年幼无知,为此朝贺大造五凤楼,空乏民力耗资甚大,江山危矣。”
存璋道:“老爷不能亲往,此番遣公子代行,说不定会有奸臣藉此奏上一本。”
李克用言:“存璋勿忧,此番并非老爷一人不能前往,今南诏起兵攻入西川,西南诸镇将官皆不能入朝为贺,山东、淮北近闻有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与黄巢等人行兵造反,圣上诏令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五军节度使出兵围剿。加之大同北面有部族之乱,朝贺之时焉能各就其位,等到京师再见机行事。”闲谈之时,有士卒正修复车轴,大队继续奔往京师。
不日,李克用等众人持朝廷文书及贺柬入住驿馆。
两日后,僖宗皇帝李俨于五凤楼内宴会群臣,李克用带侍童李存璋及十几个家匠抬贺礼入楼,李克用代父位居大同节度使之座,他往四周一看四周华丽堂皇,精雕玉琢,在楼内侍奉的宫女、太监也有上千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