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闲叶集 > 第四十九篇只为了那一抹纸钱

第四十九篇只为了那一抹纸钱

    只为了那一抹纸钱


    自从母亲来南京之后,每年,我们只在清明前回一趟老家。将就着住上一个晚上,家里家外收拾一番。


    去年年底,母亲摔坏了腿,至今尚拄着双拐,不能下楼。


    今年的清明节,只能是我一个人回老家了。


    为了这一趟远行,我五点钟就起床,倒公交赶班车了。


    下了班车坐公交去小镇,买上纸钱与“金元宝”,然后步行去墓地。


    老远就瞧见,阳光照耀下,偌大的墓地五彩斑斓,映现在这五彩斑斓之中的红色是那么的醒目。


    走近一看,才瞧清楚,红色的是新迁来的墓碑上尚披挂着的红布;五彩的是一些墓碑上新挂上去的塑料花。大多的墓碑前都已经留有纸钱的残迹。


    我们家到我这儿是三代单传,故每年的清明节,我一定是要回来的。


    祖上三代的墓,几乎挨在一起。我估摸着我的三个姑姑来上过坟了,因为墓前有纸钱痕迹,特别是我爷爷奶奶的墓,纸钱的残迹很是厚重。三座墓,只有爷爷奶奶的墓用水泥新固定了一对不锈钢管的底座,插上了一对塑料花;而我父亲及曾祖父曾祖母的墓碑前却是空空如也。如此的厚此薄彼,真是让人有些无语。


    墓地上偶尔响起一阵鞭炮声。


    这鞭炮声,我既陌生又熟悉。


    说它陌生,是因为这是外来习俗,当地并无这一传统。


    我们那儿,家里有人亡故,三年之内,墙上贴不得红,春节也不走亲戚,放鞭炮更是禁忌。在这三年之内,如果放鞭炮的话,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又死人了。在料理新亡故之人之前,赶紧放鞭炮,曰“起福”,表示前面的守孝期已经结束。


    说它熟悉,是因为近些年,随着外出的人多了,个别的人将这一习俗带了回来,每年总会有个别的人在墓地上放鞭炮。


    点燃纸钱,分别在三个墓前磕上一个头,看着纸钱完全燃尽,便原路返回。


    老家离小镇并不远,但我今年不想回去了,直接上了回车站的公交车。


    我是十点半下的班车,十二点整,又上了班车,从踏上故乡的土地再到离开,恰好是一个半小时,远不及往返的路途时间,是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


    窗外的景色,一年四季不停地变换着。这一条路线,我已经走过很多次了,不管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对于我而言都不再有新奇感。一路上,要么是看看报纸,要么是闭目养神。


    去墓地祭奠的费用是二十块,往返的车费接近两百块。


    可是,每年的这一趟远行,是必须的,是不能用时间与金钱来衡量的,多与少都不重要,一切都是为了那一抹纸钱。


    另一篇


    背景换了


    都放假了,带着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去外公家过春节。临行前特意将寒假作业及语文课本带着。


    上午,语文老师照例在微信群里发布了当日的作业。


    下午,我用手机拍摄了女儿的读书视频。女儿自己拍摄了当日的其它作业。然后,全都发到了微信群里。


    发完之后,女儿习惯性地查看一下自己是第几个发的。


    女儿看着手机,很是惊奇的说道:“哎呀,大家的读书背景都换了!”


    我笑着说道:“这说明大家都出去玩了,但都带着课本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西游:拜师菩提,喝酒变强 大乾长生 龙族:从只狼归来的路明非 我,君麻吕,要长生! 我没看过火影啊 东京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