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妃就此偃旗息鼓,而墨晴呢,根本就没把惠妃当回事。
她敢这么嚣张,当然不是傻大胆。
敢这么直接地不给惠妃面子,就是因为她清楚,就算是甩了惠妃的面子,惠妃也不会在这时候闹出事端。
这就是大势所趋!
康熙的性子,可是很好大喜功的。
年节这么隆重而神圣的日子,康熙想要的就是各种的歌功颂德,各种的美好幸福。
谁在这时候找事儿,那就是在挑衅康熙的帝王威严,必然被镇压!
……
“万岁爷驾到!”
在墨晴又一次斟酌菜单,琢磨年夜饭的座位摆放时,御膳房外传来了尖细的喊声。
康熙来了!
墨晴急忙收了菜单子,带着端嬷嬷等人迎了出去。
“儿媳拜见皇阿玛,皇阿玛万安!”
“叩见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墨晴跟康熙见礼后,其他人也是齐声开口。
“平身吧!”
康熙随意地摆了摆手,让众人站了起来。
“胤礽福晋,这年夜饭准备的怎么样了?”
康熙目光落在墨晴身上,淡淡开口。“这次是你第一次操办年夜饭,朕来看看,可别出了纰漏!”
“回皇阿玛,儿媳还在斟酌!”
墨晴恭声回应,抬手将手里的菜单子递给康熙。
梁九功上前,接过菜单子,转递到康熙的手上,请康熙御览!
第二十八章 这痛苦,一辈子!
菜品一共一百零八道!
好吧,这个数字,在古时候,可是大大出名的。
比如那一百零八星宿!
而墨晴之所以弄出一百零八道菜品,可不单纯是因为这个数字,而是,她根本就是在抄袭!
抄谁的?
自然是抄的康熙的!
历史上,康熙六十六岁大寿,就弄出了一百零八道菜品。而这满汉全席的说法,则是源自江南。
作为吃货一枚,又是一个全职龙套,墨晴真的可以说得上是走南闯北,见识丰富。
“皇阿玛,儿媳准备将这菜品融合满汉精粹,促进满汉一家!”
墨晴站在旁边,给康熙解释这一百零八道菜品的选择宗旨,顺道不着痕迹地奉承了康熙一番。
满族入关,建立大清,一直都有汉族人不认可。
原本,明末民不聊生,各种反抗不断。
但现在,却有人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各种的折腾。
康熙继位,致力于满汉一家,为此做了不少的事情,可惜,这种民族情结衍生的敌对,想要化解,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可以!”
康熙没有明着夸赞认可墨晴的年夜饭安排,但这一个“可以”的评价,足以表明康熙的内心,他是很满意的。
这宫里的一顿年夜饭,乃是节令宴的一种。御膳房本就有一套讲究,算是旧例。
曾经惠妃领衔掌理年夜饭,基本都是按照规矩走,偶有变动,也是在细枝末节上的修正。久而久之,这一顿年夜饭,其实没啥盼头的。
要说美味佳肴?
宫里的妃嫔娘娘们,还有康熙的儿子、闺女,会缺吗?
至于那些个亲王、郡王的,就更不会亏待了自己。
对很多人来说,年夜饭,就是一个过场,可不真的是为了吃饭。
但墨晴对年夜饭的期待,跟其他人都不同。
作为孤儿出身的墨晴,自小在福利院长大,因为经费紧缺,她和小伙伴们吃得都不好,唯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顿好的。
这一顿年夜饭,对墨晴而言,意义很不同。
即便是后来赚了钱,吃惯了山珍海味,墨晴对年夜饭依旧是无比的期待。
此次被康熙委任掌理年夜饭,墨晴就是要出彩。
所以,那些样子货的花哨好看的菜品,直接被墨晴给排除在外。
而且,墨晴给御膳房的要求也多了一条最重要的,所有的菜品,除却冷菜,都要热乎乎地送到餐桌上。
为此内务府不得不打造暖桶食盒,用来送菜。
所谓的暖桶食盒,其实就是在食盒的底部加上一个铜铸的底座,内里放上少量木炭,确保食盒保温。
康熙仔细看了墨晴指定的年夜饭方略,虽然没有多说,但心情很好,很满意。
……
等墨晴在御膳房折腾一天,回转毓庆宫,梁九功就带着康熙的赏赐到了毓庆宫,对墨晴好一顿夸赞,并且赏赐了不少的好东西。
“这个boss还是很上道的嘛!”
墨晴看着康熙让人赏赐来的绸缎珠宝,喜笑颜开。
这些东西,可都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不过,貌似她现在最缺的,还是银子。
“难道要监守自盗?”
墨晴心里想着,要不要将康熙赏赐的东西弄点儿出去卖了,换点儿银子来用。但这念头只是冒个泡,就被墨晴给戳破了。
银子的确是好东西,但这些东西更是宝贝。
反正毓庆宫节后就要跟内务府脱节,这个,应该算是太子开府吧!
按照大清的惯例,皇子开府,内务府是要给一笔开府银子的,这笔银子,必须握在手里。至于太子的私库,早晚也得弄到自己的掌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