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夫人说的话,有一点打动了他,此去金陵,路途漫漫,兄弟三人少不了要相互照顾,到了金陵之后,最亲的便是他们兄弟三人了,也能借这个机会好好培养兄弟感情。
“那成,你今日就给贾政把行李收拾出来,明日一早准时出发,别耽误了时间。”贾代善何尝不知道自家夫人偏心幼子,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老大、老二是在母亲身边养大的,幼子却是在夫人跟前养大的,感情当然不一样了。
十根手指头尚且有长有短,更何况是对待几个完全不同的孩子。
只要不是偏心太过,他是不会管这事儿的。
三个半大的孩子从京城赶往金陵,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儿,光是护卫贾代善就给安排了二十几个人,再加上随身伺候的、做饭的、上下打点的,林林总总加起来有五十多个人。
至于要带的行李,上辈子说走就走的贾泽,从来就没收拾过什么行李,本以为二弟收拾的东西就已经够多了,吃穿住行方方面面,细緻到连挖耳勺这种小东西都带了。
但母亲那边给贾政收拾的东西更多,虽然不知道具体有什么,但是数量很明显,他和二弟的行李加起来才不过四辆马车而已,贾政自己的行李就已经装了四辆马车。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向城门的方向出发,这跟贾泽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样,他知道这辈子作为人出行,和上辈子做三足金乌的时候不一样,总是得带些随身用的东西,还得带几个下人。
但是主要是没想到要带这么……多的东西,还要带这么多的人,出发以后想带着二弟一路骑快马过去都不成。
贾泽甚是意兴阑珊的窝在马车上,没心情看外面的风景,更没有心情看书,当然也没闲着就是了,作为修炼中人,必备的素养便是要随时随地都能修炼,在马山上也不例外。
跟长兄不一样,贾赦这会儿兴奋的就像个没出过门的孩子一样,时不时撩开帘子,把头探到马车外面去,出了城门以后,就更是随意了,直接坐到了车辕上,跟赶车的马夫正好是一左一右。
若不是怕打扰到兄长休息,贾赦恨不得撩开嗓,唱上几句。
不过就算不发出动静来,也照样不能够影响贾赦的好心情。
天也蓝,草也青,路也远,看哪儿都觉得漂亮。
独坐一辆马车的贾政,跟两个哥哥就完全不是一个画风了,满打满算离县试也就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了,而且这其中的多半个月还都是在路上。
说实在的,在史氏心里,自家小儿子既有天分又肯努力,区区一个县试,肯定不在话下。
但贾政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的,四书五经他都还没能背全呢,至于八股文,写的也不算很好,主要是练习的太少了,若是再给他一两年的时间,或许把握会大一些,但是现在他这心里头是真没底。
大哥那边是什么情况,他也不知道,毕竟不是一位先生教的,而且他跟大哥的关系也不怎么样,平素没什么来往,见了面也基本上不说话。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大哥侥倖过了县试,而他没过,那可就糟糕了。
比起这种万分之一的情况,他还是更希望另一种情况出现:他过了县试,而大哥没有过。
为此,贾政不得不窝在马车上苦哈哈的看书。
第16章 贾赦的双胞胎哥哥(9)
这么多行李和下人也不是白带的,这一路上,兄弟三人也没受什么苦,吃喝都有人送上来,住处有人安排,安全上有保障,但是他们都不需要操心去往金陵的路线,这些自有护卫安排。
除了白天要坐马车之外,好像跟之前在府里的时候,也没多大区别。
这就导致兄弟三人的相处,跟在府里的时候也没多大区别。
贾赦照旧是黏着兄长,贾政照旧是一个人呆着。
大半个月的时间里,贾政读书的效率比平时提高了不止两倍,贾泽一直专心修炼,不得不说,山野之中的灵气要比闹市浓郁得多。
唯独贾赦,怎么高兴怎么来,怎么舒服怎么来,不光兴沖沖的跟马夫学了如何赶马车,还在糟蹋了无数食材之后,终于给自家大哥烤出来一只又香又嫩的肥兔子。
一路吃喝玩乐、悠哉悠哉的到了金陵。
到达金陵的时候,腊月都已经过去一半了,贾赦主动请缨要去拜访几房的族人。
“大哥,这段时间,你就待在院子里好好读书,拜访几位太爷的事情就交给我了,我保证把这事儿办的妥妥噹噹的,大哥你就放心吧。”
金陵这边的旁支总共有九房,他们兄弟三人既然来了,按照礼节,总是要打个招呼,最起码,四房、六房和九房的太爷还在,不去拜访其他人,这三位总是要拜访的。
贾赦在旁的事情上也帮不上大哥多少忙,不过这事儿,他却是完全可以代劳的,争取让大哥能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到时候在县试上,千万别被贾政给压过去。
别以为他不知道,从京城到金陵的路上,贾政那小子一直猫在马车里读书呢,甚至晚上都要让人一直掌灯看书。
这几年贾政一直想在府里压他和大哥一头,以前没让贾政逮着机会,以后也不可能。
拜访族人,并非是什么苦差、累差,贾泽很是痛快的就答应了二弟的请求,不过有一点:“不能在外面留宿,天黑之前必须回来,跟未婚的姑娘更是要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