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孙山,科举 > 第802章 立碑题名

第802章 立碑题名

    三月二十一日,孙山依旧一大早起床。


    麻木地打了个哈欠,吃了个早饭,早早就到国子监集合了。


    哎,孙山万万想不到规矩那么多,忙来忙去累得要死。


    最糟糕的是要一大早起床,双眼本来没黑眼圈,经过这段日子的摧残,青春靓丽的孙山老了十岁。


    明明是二十三岁的大好年华,说三十三岁恐怕也有人信。


    孙山无所事事地在门口站着,也不知道前面的工作人员在做什么。


    孙山亲身经历,可又好似没经历一样。


    反正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他的灵魂没有一点思想。


    等时辰一到,杜状元领着孙山一众进士拜谒孔子庙并举行了“释菜礼”。


    这个仪式的意义在于提醒新科进士,将来做官时一定要用儒家思想来辅助君主治理国家。


    仪式结束,孙山等进士易冠服,这才算“释褐”。


    所谓“释褐”意思是脱去平民衣服,从此不再是“民”而是“官”。


    之后按照惯例,国子监照例立碑题名,置于太学大成门外。


    孙山看到自己的名字,不由地激动起来。


    恨不得把这块碑文搬回孙家村,好让孙家村的乡亲们跟他一起激动。


    可惜了,没办法这么做,要是做了,说不定拖出午门斩立诀。


    孙山听过关于“立碑题名”的一个故事:清道光以后,朝廷日渐衰落,科举也日趋衰落。


    到了光绪三十年最后一次科举时,政府已经无力负担立碑银两,那一届金榜题名的进士们只得集资自立碑。


    其中有一位叫“沈钧儒”。


    立碑题名


    立碑题名


    孙山庆幸自己生活在初朝,而不是末朝,要不然辛辛苦苦考上进士,也全白费。


    如果还要自己出资自立碑文,那更是心塞。


    孙山摇了摇头,不再胡思乱想。


    立碑题名结束后,代表三年一度的会试正式落下帷幕,孙山一众进士接下来各找各妈,各谋出路。


    二月二十二日,孙山依旧一大早起床。


    今日是朝考日,其实孙山不想参加的,结果都定下来了,去参加也是走过场。


    但又不能缺席,只好打着哈欠,精神颓废地去做题。


    朝考的内容比殿试多,需要考:诏、诰、表、诗,赋,杂文等。


    毕竟翰林院是负责编修国史、典籍、起草诏书、奏章、担任顾问,对政策提出建议。


    所以被选进去的进士必须对公文格式不仅要掌握还要熟练。


    如果写错,说不定会被治罪。


    当然能入选翰林院还有一个必备条件:就是写得一手好楷书。


    如果字都写不好,就算内容写得天花乱坠,都会被踢出局。


    特别你写的文件有可能被圣上阅读到,万一污了圣上的双眼,更是天大的罪过。


    因为这个条件,孙山更是有0%的机会进翰林院。


    孙山更绝望了。


    因为知道结果,孙山决定摆烂,悠哉悠哉地做题,一点也不紧张。


    做完后立即交卷,悠哉悠哉地走出皇宫,走到大乾门。


    桂哥儿早早就在哪里等候了。


    桂哥儿关心地问:“山哥,你都写完了吗?”


    桂哥儿一早送他家山哥来考试,之后就没离去过。


    等啊等啊,第一个出来的竟然是他家山哥,桂哥儿觉得奇怪,连忙上前问。


    孙山云淡风轻地说:“肯定写完了。我这份人,做卷子,一定要填满才罢休,你又不是不了解我。”


    桂哥儿了解啊,但山哥没有一次第一个出来,这次那么早出来,觉得奇怪哩。、


    不过山哥说做完,那肯定做完了。


    桂哥儿笑呵呵地说:“山哥,这是最后一次考试吧?以后都不考了吗?”


    还真是最后一次考试,孙山怅然若失地说:“嗯,是最后一次。哎,想到以后都不用考试了,很不习惯。”


    别说孙山不习惯,桂哥儿也不习惯。


    跟孙山不同的是桂哥儿对前途不迷茫,他已经给自己找到有“编制”的工作了。


    孙山去哪里,他就跟去哪里,孙山有饭吃,他就有粥喝。


    呵呵,桂哥儿自认为脑瓜子不聪明,人比较笨,所以决定一辈子跟着孙家村最聪明的儿郎。


    这样他就不用烦将来了。


    孙山领着桂哥儿到处逛一逛,还走入首饰铺子买了几件价格不算贵,但非常精致的首饰。


    随后看到一对镶嵌满宝石的金镯子,金光闪闪,亮瞎你的眼那种。


    孙山看到这对金镯子,第一个念头就是苏氏肯定很喜欢。


    这么浮夸的手镯,最得苏氏的心。


    孙山看了又看,问桂哥儿:“桂哥儿,这对镯子好看吗?”


    桂哥儿眼睛一亮,连连点头说:“山哥,好看,好闪啊。”


    看,孙家村就是这种眼光,桂哥儿深得苏氏的真传。


    孙山问了价格,一百两。


    瞬间把手镯放下了,这也太贵了吧,简直是吃人的首饰铺。


    桂哥儿也瞠目结舌,知道京城的东西贵了,想不到那么贵。


    哎呦,一百两,孙家村一户人家干一辈子活,也存不到一百两呢。


    孙山跟掌柜讨价还价.


    结果掌柜直接来一句:恕不还价!


    这是把话说死,一副不想做生意的模样。


    桂哥儿扯了扯孙山的衣袖,低声地说:“山哥,我们走。太贵了,不买。”


    孙山点了点头说:“你说得对,太贵了,买不起。”


    谁买就是水鱼!


    孙山依依不舍地看了看那对镶嵌着宝石的金镯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过他放慢脚步,好让掌柜叫住他。


    结果走出大门,走了老远,掌柜还不出来叫他。


    哎,讨价还价策略失败。


    看来京城有钱人多,不缺顾客。


    最后,孙山掉了回去,决定买下那对金镯子。


    掌柜喜笑颜开,仔细地给孙山打包,还说他们的打包盒子是用了上等木材做的,盒子也值不少钱。


    孙山的心在流血,但脸上依旧笑着接过打包好的金镯子。


    掌柜恭维地说:“老爷真是孝顺的好儿郎,老夫人看到,肯定很喜欢。”


    桂哥儿等孙山走出首饰铺后,急着问:“山哥,这么贵,为什么买?伯娘回去肯定骂你。”


    太贵了,太贵了,一点都不符合孙家村“知悭识俭”的传统美好品德。


    孙山摆了摆手说:“这件事不要告诉任何人,连南哥,大力叔也不要说。”


    桂哥儿不懂一向孤寒的山哥为什么舍得买那么贵的镯子,不过山哥说什么就什么,桂哥儿无条件服从。


    而孙山也不知道为什么买这对金镯子,第一眼看到就知道苏氏很喜欢,然后就买了。


    孙山知道苏氏不讨喜,性子又不好,但孙山知道苏氏对自己真好,扑心扑命地那种。


    孙山记得小时候跟苏氏趁圩,有个不讲卫生的男子朝着他的小布鞋吐了一口大痰。


    孙山那时候头皮都发麻了,觉得超级无敌恶心。


    苏氏本想理论,看到对方五大三粗,立即扯着孙山走开,然后蹲下身子,亲自替孙山把鞋子上的那口痰仔细抹掉。


    一边抹一边教育孙山好汉不吃眼前亏,看到恶人先跑路,不要去理论。


    这件小事孙山一直记在脑海里,或许这世界上也只有苏氏不管不顾替他抹掉那口恶心的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西游:拜师菩提,喝酒变强 大乾长生 龙族:从只狼归来的路明非 我,君麻吕,要长生! 我没看过火影啊 东京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