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孙山,科举 > 第285章 县学一个字------大

第285章 县学一个字------大

    孙伯民说买房就买房,不带手软,一点也不像他的风格。


    不过这房子挺不错,虽小但精致,孙山也很满意。


    孙山疑惑地问:“阿爹,你怎么带50两出来的?”


    50两银子大概3斤重,就算不嫌弃银子重,孙伯民也不会随身携带那么多。


    孙家没有银票,对于这薄薄的一张纸可放心不过。


    孙伯民挠了挠头,憨厚地说:“我准备把银子换成金子好保存,所以就带了出来。不过现在换不成了,买了房子了。”


    孙伯民想着金子小,能贴身带着,山子要是去外地上学,带上银子多不方便啊。


    虽然银子和金子换来换去,钱庄要了置换费,但也比带重物出门好。


    钱财不露外,万一别人窥视了,可危险了。


    孙山不知道孙伯民想那么多,只认为金子好保管。


    不过像他这种能用银子换成金子的在孙家村绝无仅有。


    郑大郎看过房子非常满意,随后便吩咐大儿子郑弘远帮孙伯民收拾一下,自个赶回去看铺子。


    幸好他的工作比较自由,老板不在黄阳县,也就是年中年尾进货的时候过来查看,平时店铺都是郑大郎做主。


    其实房子也不需要怎样整理,该有的全有。连煮饭的锅都还在。


    老秀才早就搬离这里,到县学借住。


    听孙伯民说老秀才已经放出房子售卖好些日子了,因为50两的高价,房子卖了一段时间卖不出去。


    老秀才又不愿意降价,坚持没有50两不卖。


    明天老秀才便要离开黄阳县回江南了。至于房子就交给牙房卖,得到的钱再让好友寄过来。


    今日碰巧孙伯民看房买了。


    老秀才和孙伯民都觉得非常神奇,临走前一天,房子就卖掉了。


    别说他们觉得神奇,孙山也觉得神奇,或许这叫做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孙山、孙伯民、郑弘远仔细打扫房间,只要买些被子就可以入住了。


    孙伯民打算今晚就住在此,不再去麻烦二女婿家里。


    至于孙山说到洪秀才家住,已经说了,只能过去住。


    洪秀才的媳妇特别喜欢孙山,肯定做了好大一桌菜,等着孙山来吃晚饭。


    第二天一早,孙山去县学演讲“我,孙山,秀才”。


    孙山希望以后能演讲“我、孙山,举人”


    “我,孙山,进士”。


    昨天洪秀才把考题资料送给了吴教谕


    吴教谕大喜,好话不断地说出,最后需要孙山来给县学里要考县试,院试的学子鼓劲,告诉他们考上秀才不是梦,他们黄阳县已经有新鲜出炉的秀才了。


    孙山也乐意去演讲,一来可锻炼胆量和口才,二来跟学子交流,大家一起进步,三来卖人情,跟吴教谕交好,往后有什么事,不说帮忙,提醒几句也好。


    人情世故,活在江湖里,总有必要的江湖规矩。


    孙山也曾经来过县学。


    轻车熟路地走到县学。


    说县学,其实就是一间学校。


    里面有君子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县学相当于黄阳县的贵族学校。


    能到里面读书的不是有钱就是有权。


    比洪氏学堂的教学条件好太多了。


    不说别的,县学一个字------大!


    有蹴鞠场,还有马场。


    孙山远远看过马场,只有两匹老黄牛般的老马。


    但对于黄阳县这个山卡拉的地方来说,已经了不起了。


    县案首章越在县学读书,君子六艺中的“乐”就不错,会吹笛,而且吹得很好听。


    吴教谕看到孙山来了,笑着说:“孙秀才,多谢你了。”


    孙山一愣,随后拱手行礼:“教谕,叫我阿山便是。夫子经常提起你,说跟你是茶友,经常一起以茶会道。”


    吴教谕50岁上下,跟洪秀才年纪差不多,而且还是县学的教谕。


    客气点叫孙山孙秀才,如果想亲昵点,喊名字。


    孙山当然选择后者,还有一层关系是吴教谕是洪秀才的好朋友,怎能让老师的朋友称自己是秀才呢。


    在不涉及到“反目成仇”的情况下,孙山只能伏低做小,年岁摆在那,阅历摆在那。


    吴教谕听到孙山这么说,跟洪秀才一样,喜欢摸了摸半白的胡子。


    笑着说:“洪兄教出了个好学生,我是羡慕不已。行,就喊你阿山,来,今天给县里的学生讲讲你是如何考上秀才的,好让他们体会体会,看看能不能学到经验。”


    孙山跟吴教谕边走边聊:“教谕,我能考上秀才,全靠老师和运气,当然还有我的小小努力。今日我会把自己如何学习的方法说出来,给学子参考参考。”


    吴教谕从洪秀才那里了解到,孙山这人守信,还大方。


    如果不大方就不会把省府要到的资料拿出来跟同窗分享了。


    如果不大方,就不会让洪秀才也把资料送过来了。


    这种心胸,在13岁的年纪少年身上是少有的。


    吴教谕也终于明白孙山为什么考上秀才了,


    吴教谕走入课室,随后介绍孙山,之后就把主场交给孙山了。


    孙山人小小的,站在中央,但气势一点也不输。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


    穿上学子梦寐以求的生员巾服,就能让学子眼里冒光,看孙山自带滤光。


    就像上辈子,听到某某院士,某某科技大佬过来给学生分享知识,学生自然无比崇敬。


    孙山一点也不藏着捏造,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享出去,他也希望黄阳县多出几个秀才,甚至举人,进士,往后靠同乡关系也好攀谈。


    盘根错节,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讲完后,又跟学生讨论问题。


    连案首章越也在,跟孙山还谈得非常和谐,丝毫没有因为当初自己是案首压孙山一头,自己在府试和院试考不过孙山而感到无地自容。


    章越真得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甭管以前你比别人厉害。等别人比你厉害,就应该取经,毕竟这世道,还是看结果的。


    演讲完后,探讨完后,吴教谕跟孙山吃了一顿饭,当然是在县学的食堂吃,是特供餐。


    孙山非常满意县学的伙食,有菜有肉有汤,不愧是县学,比张婶子做的饭多选择,还好吃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西游:拜师菩提,喝酒变强 大乾长生 龙族:从只狼归来的路明非 我,君麻吕,要长生! 我没看过火影啊 东京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