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孙山,科举 > 第59章 告示墙

第59章 告示墙

    孙山吃过午饭,在院子走几圈,饭后消食。


    走着走着竟然发现学堂有告示栏,小院的墙上,有块平板,板上贴了几张陈旧的告示。


    但有一张是崭新的,郑伯刚贴的。


    孙山疑惑地问:“郑伯,你贴的是什么?”


    学生那么少,吩咐下去就行了,不用三秒,整个学堂都知道了。


    郑伯笑着说:“这是服徭役的告贴,新鲜滚热辣出锅的,我们老爷叫我贴上去,让大家经常看。”


    又解释是前两天,县城的郑大郎回来了,一来是通知服徭役,二来是用钱替劳役,三来是郑夫子要求,县里有什么通知,就抄一份,拿回学堂。


    郑伯在贴告示,自然吸引到学子们。


    孙定庆看到孙山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告示,笑着问:“山子,你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吗?”


    孙三摇了摇头,刚学会《三字经》的几个字,哪里敢说看得懂。


    但上面的内容,根据前世所认识的繁体字,连猜带蒙,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


    其实看到“徭役”两个字,也知道是关于前两天征役的事。


    孙定庆摸了摸小堂弟的小脑袋,把告示贴上的内容说了出来,语气轻轻地说:“我也是刚学的,夫子给我们讲的。”


    郑伯笑呵呵地说:“学得不错,今早教的,现在就能看懂了。”


    在他们的闲谈之中,孙山终于明白,为什么学堂会贴关于徭役的告示了。


    原来这是郑夫子教学的内容之一。


    每个月,城里的郑大郎,总会在县衙大门“八字墙”,抄写些墙上的公告回来。


    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比如这次的徭役,比如悬赏公告,比如政令报告等。


    郑夫子会一字一句地教学生如何看告示,如何写告示,甚至要求学生关心县里发生什么事。


    孙山认真地观摩告示贴,上面的告示内容没有标点符号,没有空格停顿,重点内容会用红笔标记,也不知道是写告示人标记的,还是郑夫子标记的。


    如今的孙山,如果不认真品读,也不看不懂告示上具体内容说什么。


    目前不会断句,这里没有标点符号分开,一大片字连在一起,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勉强知道上面写的内容。


    杨清北和德哥儿佩服地看着师兄们说道:“我还不知道上面说什么呢?”


    郑伯慈爱地摸了摸两人的小脑袋,温和地说:“不着急哈,夫子以后会教的,现在主要认字,认得多了,以后就会看的了。”


    其他学子围了过来,又讨论好几遍徭役的事,有好事的学子,还给孙山三个小师弟读了一遍上面的内容,当然用得是广南话,怕读上京话,小师弟们不懂呢。


    午休过后,三人回到课室。


    孙山现在搞懂郑夫子的上课方式。


    早上先抽查学生昨天所学的内容,之后教导新的知识,然后叫学生自习。到隔壁班教学。


    下午先帮学生巩固上午所学的知识,之后就到小池子边练字。


    此时郑夫子快速地帮孙山三人快速讲解一遍早上所学的内容,并且讲学速度越来越快了。


    郑童生挥一挥衣袖说:“你们到外面练字,要好好练习。特别写的字不能太大,朝着小的方向练习。”


    检查了一下三个学生的抄写作业。


    孙山和杨清北能把字写在格子里,而且写得完全正确,字迹清晰,一笔一划,对于初学童子来说很不错。


    至于德哥儿的,郑童生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这次倒是一笔一划地写完整,可整个字大得两个格子都装不下去,作业完全不合格。


    郑夫子没有打德哥儿的板子,而是警告地说:“孙定德,你给我好好练,明天的作业还是超出格子,别怪我不客气。”


    德哥儿缩了缩身子,唯唯诺诺地说:“夫子,我知道了。”


    郑夫子走后,孙山三人又来到小池边练字。


    德哥儿耷拉着脑袋,闷闷不乐地说:“山子,我怎么写,就写不出小字呢?”


    孙山毫不客气地说:“因为你贪玩,练得少。”


    顿了顿又问:“放堂回去后,你有没有练字?”


    德哥儿点了点头,又心虚地摇了摇头:“我一放堂回到家,就把课业做完了。”


    瞄了瞄周围,确定没人,低声说:“一整天就在学堂练,回去还练,多闷啊。”


    还不如出去找小伙伴大头狗玩,特别昨天在小溪边捉了好些鱼,有巴掌那么大,烤着吃可香了。


    孙山义正言辞地说:“德哥儿,学习就要持之以恒,你本来就笨了,再不努力,更学不会。”


    德哥儿吓了一跳,山子那么大声说话干什么。瞄了瞄周围,还好没人。


    不服气地说:“什么我本来就笨,村里就没有比我聪明的。孙家村的人都说我像大姑,将来肯定有出息。”


    孙家村夸人,最喜欢别人夸像孙大姑。因为摆明的成功案例,大家摸得着,看得着。


    孙山正色地说:“你本来是不笨,但因为懒,变得越来越蠢了。再不刻苦学,以后还是大字不识,大姑肯定不要你到府城打工的。大姑说了,谁要想去府城,一定要识字,她可不收睁眼瞎。”


    德哥儿当然渴望去府城了,谁不想吃香喝辣的,也明白的孙山没说谎。


    阿爹阿娘也是这样教导的,比孙山说得还直白,明明白白告诉三个儿子,要不是为了让你们能入大姑的眼,能到府城干活,才不会花钱给你们读书。


    每年杂七杂八的花费几两银子,谁不心疼。省下来多好啊,顿顿吃肉还有钱剩呢。


    德哥儿讪讪地摸了摸头,瓮声瓮气地说:“我知道了,我会好好学的。”


    杨清北在旁边听到两堂兄弟的对话,好奇地问:“你们读书,只是为了到府城干活的吗?”


    德哥儿理所当然地说:“肯定是了,难道是为了到县城干活啊?。


    孙山无语地看着德哥儿,杨清北问的肯定不是这个。


    认真地说:“清北,别听德哥儿的,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聪明。将来无论去府城干活,还是像郑夫子一样科考,都要好好读。”


    杨清北点了点头说:“阿山,我明白了。”


    心里想什么,孙山和德哥儿也不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西游:拜师菩提,喝酒变强 大乾长生 龙族:从只狼归来的路明非 我,君麻吕,要长生! 我没看过火影啊 东京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