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乡村之巨变 > 第207章 出门在外 啥都不易

第207章 出门在外 啥都不易

    童小芳告诉陈福明,七个大类的小商品,女性饰品最畅销,利润率也最高。</p>


    而且女性饰品的重量相对最轻,每一趟贩销,商品的采购价值最大,从而获得的利润也最大。</p>


    从事女性饰品的贩销,本钱要大,每一趟都需要一千块以上。</p>


    一般商贩干不了,因为本钱不够。</p>


    像陈家村,在陈扬之前,就没人从事女性饰品的长途贩销的。</p>


    陈福明说,本钱少,每次可以减少订货量啊。</p>


    童小芳说,要是这样,又不划算。因为出去一趟,长途跋涉,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p>


    再说了,你本钱不多,去订货时,每样订得少,人家的批发价会往上抬,你的利润就没那么多了。</p>


    女性饰品,在小商品市场,属于高档商品。</p>


    总而言之,童小芳感叹,现在只有陈扬才能做高档商品的生意。</p>


    订购了小商品,下一步就是等待交货日期的到来。</p>


    陈扬他们定的是一个星期。</p>


    一个星期以后。</p>


    陈扬他们三个,乘早班的班船到达路桥。</p>


    路上,童小芳问陈扬和陈福明,路费和粮票及证明带了没有。</p>


    那时没有身份证。单位的人出门,要带工作证和介绍信。</p>


    而农村人出远门,需要当地开出的证明。现在还是公社一级开具证明,后来放宽到村级证明。</p>


    三个人都带了公社开的证明。</p>


    陈福明带了五十块钱和十二斤全国粮票。</p>


    陈扬带了一百块钱和二十斤全国粮票。</p>


    至于衣物,因为还是冬天,外衣不换,只带了换洗的内衣。</p>


    陈扬也就带了一个挎包。</p>


    至于一百块钱,那是万万不能放在包里的。</p>


    也不能全放在兜里。</p>


    当时的小偷比较厉害,现金放在身上,安全系数太低。</p>


    上衣口袋,一里一外,各放十块和二十块。</p>


    裤子的内侧,临时缝制的小口袋,装了三十块钱。</p>


    还有四十块,藏在随身而带的竹杠上。</p>


    最初搞长途贩销,有两样工具不能省却,一是扁担,二是绳子。</p>


    别人用扁担,陈扬用竹杠代替扁担,目的就是用来藏钱。</p>


    这是一个秘密,来自爷爷的提醒。</p>


    童小芳和陈福明开始不知道,后来知道了,都自叹弗如,再学习效彷。</p>


    到了路桥,直奔小商品市场。</p>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三个人要的货到手了。</p>


    童小芳和陈福明的货是刷子,直接用麻袋包装,各有八个大包。</p>


    陈扬的女性饰品,怕压怕摔,用纸箱包装,一共装了四个纸箱。</p>


    接下来,就是把货运出去。</p>


    天州地区不通火车,也不可能用飞机运输,要想把货运到外省外市,有两条路可走。</p>


    一是陆路,用汽车运输。</p>


    小商品市场的几个入口,就有运输公司揽货的牌子,很方便联系。</p>


    但用汽车运货,几个毛病很难克服。</p>


    一是运费太贵,作为薄利多销的小商品,要是用汽车运输,利润就会大大降低。</p>


    二是时间不准。人家一辆卡车,六吨八吨十吨的,要装满货才能走。你几百斤货在车上,人家不能保证什么时候到达目的地。</p>


    最麻烦的是三,人货分离。货车不能带人,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人到货未到,或货到人未到。</p>


    陆路不好走,陆路不能走。</p>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对天州人来说,不走陆路可以走海路。</p>


    天州地区有个海门港,面向东海。通过船运,南至温州、福州、厦门和广州,北至宁波、上海、青岛、天津和大连。</p>


    </p>


    只是大部分是货船,而且船期不定,不符合广大个体户追求的实用。</p>


    海门至上海,每周两趟班船,船期比较固定。</p>


    最大的好处,一是客货混运,二是船票便宜。</p>


    散舱每人五块,一二三等舱分别是十块、八块和六块。</p>


    货价更便宜,每担两块。你有力气,即使每担五百斤,也只收你两块钱。</p>


    最早的那批长途贩销客,走的都是海路。</p>


    到了上海,道路就广阔多了。</p>


    汽车和火车都可以运输。</p>


    除了海运,还有水运。沿着长江,上海的轮船可达沿江十余个大中城市。</p>


    当然,在到达上海黄浦码头之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还有很多的大事小情。</p>


    从路桥到海门二十余里,需要雇用农用拖拉机。</p>


    童小芳告诉陈扬和陈福明,农用拖拉机,是这段路上最便宜的交通工具。</p>


    到了海门港,不能直接进港,要先去码头附近的旅社住下。</p>


    这个旅社就是海门港的港务局办的。</p>


    没有名字,没有牌子,但规模不小。</p>


    凡要在港口乘船的旅客,几乎没有不在这里住的。</p>


    因为住在这里好处太多。除了收费便宜,这里还有食堂,还允许人货共存。</p>


    最大的好处,是旅社有个后门,出了后门就是码头,走五六十米就可直接上船。</p>


    到了旅社大门口,卸下货,付了运费,再挑着货进旅社。</p>


    进去一看,陈扬才明白,这哪是什么旅社,原来就是码头的大仓库。</p>


    两边一熘的通铺,中间既是过道,也放货物,从头到尾,足有五十米长。</p>


    一个人住一个晩上三毛钱,一担货每天收费两毛,都挺便宜的。</p>


    在旅社住下后,已是下午一点,三个人都还没吃午饭。</p>


    但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去码头买票。</p>


    那时没有预售,买的就是下一班船的船票。</p>


    来往于海门和上海之间的客货混装班船,一共有两只,都属于海门运输公司。</p>


    403和405。</p>


    一个星期,两趟班船,单程三到四天。为了天州的改革开放,403和405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陈福明留下看管货物,陈杨和童小芳两个去买船票。</p>


    售票处就在码头入口处附近。</p>


    船票还有。403号轮船,后天早上七点钟。</p>


    散舱只剩两张票,三等舱倒是还有不少。</p>


    陈扬知道童小芳省钱,他让童小芳和陈福明买散舱票,他买了一张三等舱票。</p>


    还有货票,陈扬买了一张,童小芳和陈福明各买了两张货票。</p>


    买完船票,二人再回来,去旅社食堂吃饭。</p>


    出门在外,精打细算,能省则省。</p>


    食堂里无非是馒头米饭青菜咸菜之类。</p>


    好吃的也有,但很少有人舍得掏钱去买。</p>


    两人吃罢,给陈福明买了一份。</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西游:拜师菩提,喝酒变强 大乾长生 龙族:从只狼归来的路明非 我,君麻吕,要长生! 我没看过火影啊 东京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