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阳来找陈扬。</p>
陈扬正坐在小渔船上,一边晒太阳,一边补渔网。</p>
“扬哥,你还真把自己当渔民啊。”</p>
“呵呵,我就是渔民,如假包换,货真价实。”</p>
蔡朝阳在船帮上坐下,掏出一包五一牌香烟,摸出两支,递给陈扬一支,自己嘴边也叼了一支。</p>
陈扬很是好奇,“咦,你不是坚决不抽烟的么。”</p>
“没法子。我不适应环境,环境就得把我淘汰。”</p>
这么有哲理的话,居然出自蔡朝阳之口,让陈扬不得不重新审视他。</p>
“朝阳,你怎么想到去公社化工厂上班的?那里就一帮老娘们,做出的肥皂又臭又洗不了衣服,能有什么前途么。”</p>
“扬哥,我想锻炼锻炼自己。”</p>
“哦,这怎么讲?”</p>
蔡朝阳说,“我现在是公社化工厂的业务科科长,就是负责想办法把肥皂卖出去。”</p>
陈扬点了点头,“你这么一说,我倒是能理解了。你还别说,当业务员,是最能锻炼人的。”</p>
“怎么样?过来跟我一起干吧。”蔡朝阳终于说明来意。</p>
蔡朝阳的话,让陈扬听着不舒服,作为曾经的《复读学校》创办者,跟你去东跑西颠的当业务员?</p>
“我?”陈扬笑道:“朝阳,你搞错了吧?让我去与仇人的侄子搭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p>
陈扬指的是蔡宝玉的儿子蔡国平。</p>
蔡国平在化工厂上班,陈扬就是被打死也不会去的。</p>
“扬哥,你可以不用上班,只要能把肥皂卖出去,你天天在家睡大觉都行。”</p>
</p>
“不扯澹了。”陈扬问道:“朝阳,你们都把肥皂卖到什么地方?”</p>
“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卖给那些单位和企业。另一方面,是卖给集市上的那些摊主。”</p>
“去过路桥吗?”</p>
“去过啊,但无功而返。”</p>
路桥镇的集市,是整个天州地区乃至全省规模最大的集市。</p>
在义乌尚未开发之前,路桥也是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小商品市场。</p>
说来也是好笑,陈扬快二十岁了,却从来没有去过路桥街。</p>
陈扬很想去路桥街走走看看。</p>
这次与蔡朝阳聊到路桥,陈扬一下子有了冲动。</p>
“朝阳,我要去路桥转转,你去不去?”陈扬没去过路桥,想找个伴。</p>
“好啊。路桥的集市日,是二七四九,明天就是农历十一月初七。”</p>
“择日不如撞日,就明天。”</p>
从温林县陈蔡公社到黄岩县路桥镇,要么走陆路,要么走水路。</p>
走水路四十里,起码要五个小时。</p>
走陆路也有近四十里,步行五六个小时,骑自行车要三四个小时。</p>
陈扬和蔡朝阳是凌晨三点多出发的。</p>
一个人一辆自行车。</p>
蔡朝阳不忘本职工作,车上绑了不少臭肥皂。</p>
四十里陆路,一半小路,一半公路。</p>
两个人年轻力壮,到达路桥是早上六点四十分。</p>
蔡朝阳来过几趟,算是熟门熟路,他带着陈扬,先在路边摊吃早餐。</p>
馒头油条豆浆,路边摊的标配,还不用粮票。</p>
这不用粮票,让陈扬大感新奇,他是第一次不用粮票就能买到吃的。</p>
“扬哥,咱俩接下来怎么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