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几天,父亲都不在家。</p>
陈扬知道,父亲是为自己的事在奔忙。</p>
陈扬更知道,父亲做的是无用功。</p>
陈蔡两家的仇恨太深了。</p>
作为长子,父亲在七年前,就把仇恨的往事告诉了陈扬。</p>
二十四年前,爷爷和同村的蔡正元,竞争一个县级劳动模范的名额。</p>
爷爷不但赢了,还水涨船高,当选了地区劳动模范。</p>
只是蔡正元写了很多举报信,极尽所能的捏造,爷爷没有当选省级劳动模范。</p>
两家的仇恨就从那个时候开始,至今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p>
父亲十八岁当兵,那是一九五五年。</p>
五年后,父亲当上副排长。又过了两年,父亲升任排长。</p>
父亲参加了对印自卫反击战,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个人二等功两次、集体一等功一次。</p>
父亲被火线提拨为副连长、连长。</p>
战后,父亲赴南京陆军学院深造。</p>
从陆军学院出来后,父亲升任副营长。后来,父亲奉命率部北上,参加了珍宝岛战役,又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p>
十二年河东,十二年河西。</p>
一九七零年,父亲为了帮助家乡,从部队农场搞到三吨平价化肥,结果被蔡正元的儿子蔡宝福举报。</p>
</p>
父亲得了个倒卖军用物资的罪名,被转业回地方。</p>
父亲戴罪之身,失去了干部身份,被安排在县发电厂当了一名普通电工。</p>
一九七三年八月,温林县遭遇十级台风的正面袭击,温林发电厂的厂房被全部摧毁。</p>
当时正在值班的父亲等人,事后以失职之责,被发电厂除名。</p>
就这样,父亲回到了村里,又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p>
后来才知道,父亲被发电厂除名,也是蔡正元的儿子蔡宝福所为。</p>
这时的蔡宝福,已经是县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相当于后来的副县长。</p>
父亲能忍,他现在连党籍都被挂起来了,他也没说什么。</p>
上有老,下有小,父亲也不得不忍。上面有老父老母,还有体弱多病的妻子,下面有六个儿女,父亲是这个家的顶梁柱。</p>
只是现在,上辈的仇恨延续到了第三代。</p>
父亲有不少老战友,他们在部队时的职务都不如父亲。有些老战友,也在县里工作,如果能出面帮忙,应该是能帮得上的。</p>
但蔡家现在如日中天,还放话说,谁要帮陈家的忙,谁就是蔡家的敌人。</p>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城里无人问。</p>
陈杨的事,父亲无能为力。</p>
复试的名单已经公布,高考的准考证也已下发,不可能再把陈杨的名字补上去。</p>
直到十一月底的一个晚上,父亲疲惫的身影,才出现在家门前。</p>
陈杨天天在等父亲,今晚也不例外。</p>
“爸。”</p>
父亲坐在堂屋的门槛上,虽一脸疲惫,但脸挂笑容。</p>
“他们都睡了?”</p>
“嗯。爸,你吃了没?”</p>
“没。”</p>
“我给你拿吃的。”</p>
陈杨给父亲拿来两块蒸熟的蕃薯,还有一小碗咸菜,和一坛自家酿的米酒。</p>
父亲捧着酒坛,仰着脖子,咕都咕都的喝了至少半坛。</p>
“扬,你也喝。”</p>
陈杨怔了,在他的记忆里,父亲从不允许他喝酒,一口都不许。</p>
“今晚你得喝。扬,你喝了,你就是男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