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 > 234、来到雅阁女学(求全订)

234、来到雅阁女学(求全订)

    翌日。


    白贵携着田小娥,以及二栓子就离开了田家什子,径直前往省城。


    他不打算先回滋水县白鹿原,先回家,难免应酬不少,容易耽误事,先去一趟省城,将事情处理的差不多,再回白鹿原。再者,也约定好了与张管事见面。


    “白朋友匆匆离去,是我招待不周。”


    田秀才面露惭色,说道。


    他觉得是自己没去街头沽酒,买肉食,才导致白贵住了一晚就要离去。


    “田朋友不必自责,我去省城另有要事。”


    “并非招待不周。”


    白贵回道。


    他对田秀才的性格摸得很清楚了。和这种人做酒肉朋友就很舒服,因为爱打脸充胖子,要是做家人,就很倒霉,拖累得厉害。


    这类性格的人,不少见。


    田秀才和秀才娘子送白贵一行人出了田家什子,送行中,亦有不少村民听到是个大人物来到村子,遂沿街跟着一道跟着送别。


    “我这辈子就没这么有脸面过……”


    田小娥在半道上,有一次揭开马车帘子,对着白贵说道。


    道了一次谢。


    说完后,她又缩回了马车中。


    估计又是冻住了。


    外面严寒,消雪比下雪天还要冷得多。


    寒风刺骨。


    稍露出一些裸着的皮肤,就冷得要命。


    ……


    到省城时,大概到了下午三点左右。


    永宁门。


    长安的正南门。


    秦省第一师范学堂就在省城南门内东侧书院门街西口。


    “是我想多了……”


    白贵踌躇满志,四处打量书院街沿道的一景一物,眼睛飞速瞄过一行行的白色木构进士牌坊,心底有着些许失望,没找到他的。


    这也是正常,省城师范学堂不像是白鹿村那样,秀才罕见,这里历代的进士都不少。前身的关中书院,从前明冯从吾建立之后,在全国一直都是著名书院。


    秀才功名不会特地立什么牌坊。


    他走到街角处的照相馆。


    和原先一样,门口放置着立体相片,透过玻璃门,能看到木架上放置的老式照相机,用黑布蒙着,不时有三三两两穿着长袍的学生走进走出。


    “白相公,咱们也照一张相吧。”


    “我小时候,听我爹曾经讲过这种西洋玩意,但没碰过,说怕吸走了魂……”


    田小娥进城之后,就解开了马车窗帘,四处打量,瞅到了照相馆后,怯生生的问道。


    照相馆拍一次照片的价格不便宜,一张照片数枚大洋不等。


    田秀才自不会带她来这种地方消费。


    她知道贸然请求,会让别人心底不怎么高兴,可……她真的想照照相。


    哪怕只有一张!


    “小事,咱们这就进去。”


    白贵看到这熟悉的场景,亦是想到当初和周元、周三姑娘、鹿兆鹏、白孝文几人照相的场景,一别多年,再次回首,不禁唏嘘。


    如果没田小娥的请求,他亦会趁机照几张相。


    一是将其邮递给来信的友人,二则是回家了,怎么也得照照相。


    进门。


    照相馆的生意不怎么冷淡。


    但不至于多么热闹。


    毕竟照相的花费是比较昂贵的,一般人难以承受这价格。


    所以过了片刻钟头,就轮到了两人。


    “这位先生,这位女士,劳烦坐好……”


    “这位女士,请你笑一笑,嗯,保持好这笑容。”


    “来!一、二、三、茄子!”


    打扮时髦,穿着西服的照相师弓着腰,前半身缩在了照相机蒙着的黑布里面,喊着话,等白贵和田小娥两人喊完茄子之后,就立刻按下了快门。


    “先生,请问是加急的,还是正常的,加急一天后就可以取用,而正常的,需用一周,才能取走自己的照片。”


    照相机走了过来,说道。


    “加急吧。”


    白贵看了一眼照相馆的宣传单。


    有加急的选项。


    比正常的贵了两枚银元。


    他不差这几枚银元,所以就点了头,选了此项。


    他第一次来此照相,照相师没给两个选项,则是因为他们当时都是一副学生打扮,刚从乡下到省城,哪会有多余的闲财,但此刻他的穿着和气质,就不像个差钱的主。


    “劳请先生留下地址,我们会亲自派送相片。”


    照相师露出笑容,说道。


    白贵留了地址,地址是他先前练武时在省城师范学堂附近租的院落。


    后来,他留学东洋之后,家中来信提到,他爹白友德已经买下了这处宅院,作为白家在省城的住处。


    这时候的乡下财主,大多都会在省城买一套宅子,来回方便。


    不动产价格变动不会太低。


    出了照相馆。


    白贵循着记忆,在书院门街找到了白宅。


    二栓子这时提出告退,他已经将白贵送到了省城住宅处,是时候该告退了。


    白贵同意,从怀里掏出几枚银元,顺手塞到了二栓子手中。


    总不能白使唤劳力。


    “谢过白相公。”


    二栓子脸色一喜,他之所以愿意听从张管事揽下这个活计,就是因为这些读书人不会像一般的地主老财小气,大多时候不会白白使唤,都会给小费。


    他躬身道完谢后,没歇脚,驾驭马车离开。


    等二栓子离开小一会,白贵这才走到白宅门口,敲门。


    这栋宅子比他在燕京落花胡同要小上不少,实际上就是小门小户的类型,宅子只有三四间瓦房,留了一个小院,不怎么宽敞。


    敲了一会门,没人应声。


    从隔壁走过来一个中年妇人,见到白贵,诧异道:“先生,这宅子平常没人,是我看着的,你是要?”


    “是翠婶啊。”


    白贵眼尖,一眼就认出这是白鹿村的长辈。


    “是贵娃子,呸,白相公?”


    “你这是留学回来了?”


    翠婶稍愣了一下,白贵和四年前样貌的变化并不大,只是在穿着上,以及气质上,变化很大,而她见到这样装扮的人物,自不敢多看几眼,以免唐突失礼,所以一时没认出来。


    “是,我留学回来了,先回的省城,想着进宅子,可这……”


    白贵笑了笑,他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他家人少,买下这栋宅子,不会另置人看守,一般都是让邻居帮忙照顾着点,里面又没什么值钱东西,如这种宅院,地契和房契才是最值钱的。


    只不过没想到,应声过来看的人,不是这里原来的住户,而是白鹿村的翠婶。


    “白相公,咱们村一直卖葫芦鸡,都发了一点小财,书院门的葫芦鸡店,是我看着的,所以就近买了房在你家宅子旁边,平时看着你家房子……”


    翠婶回复道。


    “您稍等一下,我去取一下钥匙。”


    她匆匆的走到了一旁的屋子,须臾后又回来,递给了白贵一串钥匙。


    “谢过翠婶了。”


    白贵收下钥匙,道谢道。


    不过他和翠婶关系只局限于能认识,并不怎么熟络,谈了几句话后,感觉到翠婶神态不太自在,就打住了话茬。


    翠婶暗中松了一口气,告别离开。


    她和这种相公老爷说话,哪怕再和气、认识,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


    说话时,战战兢兢,唯恐惹了不快。


    打开铜锁,入了宅子。


    田小娥进了主卧,麻利的用鸡毛掸子扫落灰尘,接着从从箱子、柜子里取出棉花被子,以及床单被罩一些物件,铺着床铺。


    是个伶俐,能做活的女人。


    如这种久没入住的宅子,一般怕棉花被回潮,落灰,所以都放在箱匣中保存。


    “我先出去一趟……”


    “我曾在省城师范学堂上过学,得过去拜访一些先生和同窗……”


    白贵努力挪开落在田小娥丰腴部位的目光,顺口说道。


    “嗯,那……你……早去早回。”


    田小娥正拿着鸡毛掸子,弓着腰清理灰尘,闻言回首望了一眼,点了点头,她也没什么好说的,这事轮不着她同意还是不同意,白贵问她,算是对她的尊重。


    “放心,我会早去早回……”


    白贵看出田小娥的心思,她没说什么,但在转首的时候,身子颤了一下。


    敏感,拿捏不住命运的敏感。


    不过他对此没有多说。


    只是在出卧室门的时候,刻意弯了一下腰,长衫前摆微晃。


    嗯,卧室门较矮。


    少倾。


    白贵照例到了师范学堂后院,马厩。


    没人拦阻。


    学堂专门豢马的马倌尽管疑虑白贵的身份,但也不敢多问,师范学堂人来人往,偶有大人物拜访,形形色色的人是比较多的,多嘴没好处,再说这种气度的人,进师范学堂,不像是会做坏事的人。


    穿过抄手游廊,就到了讲堂耳房。


    耳房的老斋夫正躺在竹编摇椅上,眯着眼,品着茶水,这茶水和一般的茶不一样,是三泡茶。


    三泡茶,也叫三泡台、八宝茶。此茶以茶叶打底,一般是毛尖、茯茶、普洱茶,里面掺有冰糖、枸杞、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苹果片等,喝起来香甜可口,能滋养身子,延年益寿,所以西北地区上了年龄的老人,都喜欢喝这种茶水。


    白贵走进,坐在了一旁。


    他自顾自倒了一杯茶水,呷了一口热茶。


    这种做法,老斋夫并不怎么在意,三泡茶不是什么稀奇的物事,不怎么昂贵,有的教职工或者学生跑到他这混上一盅茶水,是常有的事情。


    “好茶!”


    白贵赞道。


    老斋夫忽的放下了茶盏,哼着秦腔,“主母一见怒满腔,说黄巢面丑不成样,将状元削官罢职赶科场,出午门羞得他无处来往,回原郡怎见他亲朋乡党,那黄巢出午门反诗留上,不杀僖宗不还乡,未起手杀人八百万,血流长河尸堆山,唐僖宗长安难立站,在西岐米阳把身安,程敬思他把忠良显,沙陀国去把晋王搬,那晋王不发人和马……”


    唱的是秦腔《白虎堂》。


    这首戏曲在秦腔是名曲,和《铡美案》的名气差不多。


    很多人都会唱。


    上了年纪的人,往往即兴会来上一曲。


    白贵也不想打扰老斋夫的雅兴,静静的品茶。


    唱完后,老斋夫嗓子干了,拿起茶盏呷了一口茶水,这时他眼角余光瞥到了白贵,略一思索,“是你小子,你小子留学回来了?”


    “是小子我……”


    白贵顺着话一解,顿感古怪。


    不过长辈嘛,叫他一声小子,这有啥,不管怎样,他都得恭敬着。而且这句小子,他听的也舒服。


    “你瞧,我回师范学堂,第一个看的就是您。”


    白贵笑道。


    在师范学堂,他进学时间不长,虽说入了时务斋,但多是在日文速成班上课,一些先生他认识,但打交道的不多,只有老斋夫和藤野八平治和他的关系不错。


    <a id="wzsy" href="http://m.beqege.cc">笔趣阁</a>


    “你小子有良心。”


    老斋夫笑了一下,放下茶盏,从藤椅上半起了身,谈道:“你写的大秦帝国是真的不错,我听评书时,不少评书的都会讲大秦帝国,我说我认识作者白美和,嘿,他们还不信……”


    白贵点头。


    大秦帝国在国内也算畅销书,但他不管去燕京还是沪市,大多人谈到的都是他写的枪炮一书,这书地位更高一些。但在秦省,作为秦国的故土,秦人看大秦帝国的意味就不一样了,不少地方都是耳熟能详,比别的地方更为畅销,遮掩住了枪炮一书。


    “走吧,你来一趟,我去带你见见藤野先生。”


    “你前些年给他回信,他对你感激不少。”


    老斋夫颤巍的站了起来。


    四年,四年对于少年只是一瞬,可对于老斋夫,四年的时间,他已经有些风烛残年了起来。


    “您小心点,我扶着您。”


    白贵走进,搀扶老斋夫。


    走出讲堂耳房。


    路途中。


    不少学生诧异的看着这一幕。老斋夫在师范学堂的地位不怎么高,亦不太低,平时学生们还是客套的,但是心底里不会像对待先生们那般恭敬。


    有和老斋夫相熟的一些学生,还是止不住询问,“这是哪位先生?”


    白贵的打扮,像极了教导他们的先生。


    “鄙人白美和,刚从东洋留学归来。”


    白贵露出笑容,不轻不淡的装了个逼。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在母校装逼,那滋味更是让人感觉酸爽,极为提神。他紧赶慢赶跑到省城师范学堂,还不就是想着这档子事。当然,这事是其次的。主要是为了拜访先生们。


    “白美和?”


    “白先生……,你现在不是在燕京的贝满女校教导女学生吗?”


    “怎么回到秦省了?”


    有学生诧异道。


    师范学堂订着全国的报纸,大报无一遗漏。


    闻言,白贵脸色一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西游:拜师菩提,喝酒变强 大乾长生 龙族:从只狼归来的路明非 我,君麻吕,要长生! 我没看过火影啊 东京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