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 > 383、榜下捉婿,张择端(求全订)

383、榜下捉婿,张择端(求全订)

    “娘亲切记告诉爹爹。”


    “囤购柳木用作哀仗,只是为了方便布庄售卖白布或者丧服更快一些,但决不能用此销售,囤货居奇,赚这丧良心的钱。”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钱虽好赚,可我们小门小户,若是遭至仇怨,那就得不偿失了。”


    白贵拉住白李氏,再次告诫道。


    虽说宋朝重文轻武,士兵都是丘八,东华门唱名的才是好男儿。但这也是要看对比的,轻武那对的是中举的进士、文官,可不是一个小商贩。


    再者说,现在的宋廷准备议和,软禁了三大帅,那么对待北伐军必定会怀柔,一旦有得罪北伐军的商贩,宋廷不介意杀鸡儆猴,给北伐军做个文章,收复军心。


    “这我省得。”


    “你娘我积累了这么大的福德,才要下了你这个宝贝疙瘩,我可不想让你遭了罪,受了难,被那受了业的鬼怪卷去做了仆役。”


    白赵氏将白贵抱起,亲了一下脸蛋,放了下来,笑道。


    她说这话,只是原因之一。


    此时人都比较迷信,她生下了白贵这个“神童”,认为是自己以前行善积德得到的福报,现在自然不肯毁了自己的孩子的前途。要是坏事做绝了,说不定自己儿子长大后, 就无现在的灵光了。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白贵说话有条有理, 能想出如此方法, 她也愿意尊重白贵的意见, 算是积德了。当然这一个原因,她当娘的, 不会轻易说出来。


    “那……多谢娘亲了。”


    白贵向后退了一两步,神色郑重,长揖一礼。


    想要让他今世的父母重视他的意见, 平等视之,仅凭刚才的一番建言还不够,还得做出让他们平等视之的举止。


    礼,分贵贱, 别亲疏,定尊卑。


    有了条条框框,才是成人, 是大人,而非赤子心性、天性烂漫的儿童。


    一旦施了礼,就相当于对原先的小童身份彻底画上了句号。


    “富贵……,你……”


    白赵氏怔了一下。


    继而认真的点了点头, 说道:“娘知道了,这就按你的意思办。”


    前朝重神童, 今朝更重神童!


    太宗朝的杨亿, 七岁能文,十岁能诗, 十一岁当着宋太宗赵光义的面,作诗一首,“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宋真宗时的蔡伯俙, 三岁就跑去参加童子试,在殿试上朗诵了一首宋真宗写的诗,宋真宗龙颜大悦,当即给蔡伯俙写诗一首,并赐予秘书省正字。同样做了当时皇太子宋仁宗赵祯的伴读。


    大名鼎鼎的晏殊、司马光、王安石都是神童。别看王安石写了伤仲永,实则他也是神童,“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 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这些是文科的神童,在此时绍兴年间,有一神童,为武举子,名叫朱虎臣。他九岁参加武举,比箭法十中九,当众解说《孙子兵法》滔滔不绝,毫不怯场,被赵九妹当场特赐为武状元,也是有史以来,唯一的非成年武状元。


    白贵此时表露出的神异,对比这些先辈来看,还略有不及。


    所以白李氏尽管内心惊奇,但并不以为怪。


    ……


    朝野热议的议和,还是北伐,终于随着一部分北伐军返京而开始落寞。


    绍兴议和开始。


    宋金两方迅速达成合约:宋对金国称臣,金国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划分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同时宋国每年向金国纳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朝野迅速开始一片骂声。


    不过这些事情与临安的市井小民无关。


    朝堂大事,那是衮衮诸公的事情,还轮不到升斗小民去管。如果真的群议可行的话,悲剧就没那么多了。


    同时,临安街市,随着北伐军南归,班师回朝,立刻展现出了一片繁荣景象。


    白氏布庄听从了白贵的建议,低价购买了大量的柳木作为哀仗,但不售卖,只做为丧服的赠送品。


    这一件事,传扬了出去。


    不仅有了里子,也有了面子。白氏布庄门庭若市、财运亨通,日进斗金。


    虽遭至了一些同行的妒忌,但因为白贵的声名远扬,甚至上到朝堂,都听闻了这小神童的事迹,前途可期。所以作布匹生意的同行,不敢太过作祟,只能听之任之了。


    反正白氏布庄也不能吃下所有的余利,只是赶了个巧。等到临安附近的柳木运到临安后,这点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算是吃了头一波的红利。


    但仅是这一波红利,就让白氏布庄赚得盆满钵满,财产扩大了几倍有余,在整个临安城内,亦算的是有名有姓的商贾。


    “制曰:临安清河街白氏布庄白氏子有百龙之智、骥子龙文……,今科神童科科举在即,朕特赐之,望白氏子赴殿试一观……”


    宦官来到白氏布庄,宣旨道。


    百龙之智,出自《孔丛子·公孙龙》:“虽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其前也。”比喻人非常聪明。


    “小神童,接旨吧。”


    宦官笑眯眯的将圣旨递给了站在对面躬身的白贵。


    “小民谢陛下隆恩。”


    白贵镇定自若,上前接下了圣旨。


    他曾为千古宰执,这点小场面,早就见过了。


    至于赵九妹听闻他的名声,特意宣旨,让他前去赴考,这也并非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神童,向来被视之为祥瑞。


    现在大宋割地赔款,赵构脸上无光,既然军事不成,那么就转而文教,恰好他在这段时间扬名,这圣旨就颁到了他家里。


    再者说,这圣旨只能算是中旨,是皇帝的私旨。并非多么贵重,随意颁布了也就颁布了。


    另外自隋唐以来的商户子不能科考,在宋朝已经被打破,宋朝的商户子可以参加科考,中进士的商户子亦不在不少。


    等宦官离开后,白父和白母顿时激动的不能自已。


    这可是皇帝亲赐的圣旨,让自家儿子前去参加神童科。


    “我这就重金为你请临安城的名师。”


    “这可是光耀咱们白家门楣的事情……”


    “万万马虎不得!”


    白父镇定下来,沉吟了一会,做出决定道。


    请一般的私塾先生,价格并不高,几贯铜钱就能做到。可现在若要请名师,这价钱至少也得上百贯不止。因为这些先生,大多可不是普通人,或是曾经为官,或是以前教出过进士的名师。


    不过别看花费大,可若是一旦白贵中了举,有了官身,这花多少钱的银子,都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谢过父亲。”


    白贵点头,应诺。


    他纵然有一肚子的儒经,可时代不同,一些儒经的释义亦会出现偏差,所以请名师过来斧正,应举神童科,才算是万无一失。


    另外他虽然对参与科举已经提不起多大的兴趣。但参与神童科所带来的好处,是肉眼可见的。


    一是成为了官身,一些腌臜事就找不到他们家头上。二则是能借此稳住父母,他父母也怕出现一个伤仲永,所以催他读书,耽误了他进行修道。可若是考个官身后,此界父母就不会再催他读书……。


    好处不少。


    俯拾可得的事情,何必不去做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西游:拜师菩提,喝酒变强 大乾长生 龙族:从只狼归来的路明非 我,君麻吕,要长生! 我没看过火影啊 东京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