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太师 > 第四百三十七章:疆域和人口

第四百三十七章:疆域和人口

    三法司会议之后没几天,那几名侮辱国家英烈的罪犯就被押送到了南京。


    说来也是巧合,就在大理寺复核完案件对几人下达执行死刑的判决后的翌日,十五名英烈的棺椁就到了南京。


    这大概,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这件事很快就告了一个段落,毕竟这里是南京,每天层出不穷的各种新鲜事,渐渐的,民间和军方基本上都忘了。


    很嘲讽也很现实,无论多么让人群情激奋的一件事,一旦过了那段时间就会被世人抛诸脑后。


    当然,前提是朝廷给出一个交代。


    蓝玉等人还在漠北没有回来,他们没那么快,虽然这次漠北大捷,一口气解决掉了鞑靼部,顺手还打残了瓦剌部,把马哈木赶到了额尔齐斯河往西的地方,但也速迭尔还在,背叛国家的蒙七卫也没有解决,因此蓝玉估计还得领军在漠北待个一年半载。


    真等班师,估计最少也要两年。


    太远了。


    从乞儿及快马加鞭到东胜都要将近两个月,东胜到南京又要一个半月,算上中间休息的时间、风雪天气修整的时间,单趟形程就要五六个月,一来一回将近一年。


    你就那么想,后世走北京做火车到莫斯科要七天六夜,就大概知道这个时期从乞儿及到北京要多久了。


    平定漠北之后,眼下大明的疆域勉强算是达到大蒙古时的一半左右。


    也就是,两千万平方公里上下的样子。


    当然这个数字水分有点大。


    蒙古那时候也大。


    毕竟乌斯藏(西藏)和外辽东(外兴安岭及鄂霍次克海往北)这一大块就四五百万平方公里了,连人影子都没有,你说是大明就是大明的。


    就像大蒙古时期,岭北行省到北冰洋,再往东过白令海峡都能到阿拉斯加,忽必烈说他统治地球都没人反对,就压根没人反对,和在太平间跺脚没人吭声一个道理。


    画地图谁不会。


    元朝真正行使中央行政权的疆域,大体上也就比后世中国多出个两百万不到。


    这里说的是中央行政权,不算中央行政权所能下达到的地方,那就大到没边了。


    光四大汗国就上千万,再算上岭北行省那玩了命的画地图。


    大蒙古的疆域总面积比整个亚洲都大。


    现在的大明也差不多是这么个情况,刨除掉已经单独的建制的辽州,在刨除掉还没有收复的亦力把里(新疆),没有派遣中央官员的乌斯藏(西藏),大明真正行使中央行政权的面积,大概在五百一十万平方公里。


    这么一看,是不是感觉有点太小了。


    不小!


    这五百一十万,是中央可以完全行使国家行政权、财政权以及军事动员能力的地方,能把这五百一十万完全利用和开发,足以统治全世界!


    一味的追求国土面积的大小,在这个时代是毫无意义的行为,如果陈云甫是个土著,那他必然在乎,因为这样的话后世的历史会把陈云甫捧到一个远超秦皇汉武的高度。


    你看,大明在陈云甫的手上疆域高达几千万,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


    漠北大草原太大了,大到不划出一个蒙州,中央要了也没啥用。


    有人说,陈云甫一旦死去,蒙州就会脱离中央的管控,这话没毛病。


    但是就算蒙州不划出去,陈云甫一死,中央领导下的漠北就不反了吗?


    天高皇帝远,贵州那地界离着南京才千八百里,在陈云甫没搞定贵州土司之前,不还是三年五载的造国家一次反,何况漠北离着南京八千里都不止。


    你跑到乞儿及行使中央行政权?


    大明现在就算把飞机高铁研究出来,那地方顶了天也就设个自治区!


    什么时候把东风快递研发出来再说中央行政权的事。


    “等到蒙州建制,蓝玉和他的蓝家起码三十年的时间都会用在平定内部、开疆辟土上,其他分封出去的各州也一样,他们的精力都会被当地的土著民给拖累着无暇他顾,等到他们消化完内部,开始生出对中央不敬的狼子野心时,时代早就变了。”


    “这是用空间换时间的简单道理。”


    “曾经一个还没有直隶省大的小国,却可以统治比本国疆域大两百倍的国外领土。”


    陈云甫看的很通透,他对外开疆拓土分封功臣,真正要的,是自己有充裕的时间,把现在中央能直接领导到的这五百一十万中州本土发展起来。


    掠夺时的海量资源正源源不断,一船又一船的运输进大明的港口,越来越多的孩子正涌进学校,国内的物价一天一个价的向下跌。


    以农耕粮食产量作为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时代最多存在五十年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了。


    “时间,会证明孤的伟大!”


    没功夫去关注风言风语,时间进入到九州三年,陈云甫要主导大明第二次人口普查了。


    距离第一次,时间刚好过去十年。


    上一次还是永乐元年。


    当时全国的丁口总数为六千四百万,田亩数为八亿五千万亩,十年过去,又到了重新统计的时候。


    户政部开始有序的向全国各地派遣调研组,动行前,户政部还问过陈云甫,辽州要不要也去一趟?


    “辽州那边咱们不关心,派人去辽阳和常茂、俞以丰说一声就成,他们愿意自查就自查,不愿意查那也是他们的事。”


    辽州有多少人和中州有什么关系?


    少去一个辽州,中州本土统计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毕竟各省这十年来每年也会更新户册,新生儿、病亡者都有记载,这人口和分田挂钩,田地又和税收挂钩,老百姓还是很积极去官府报数的。


    因此户政部的调研组到了地方,只需要取地方府县的户册做个合算就能很快统计出来,不用挨家挨户的上门点人头。


    这么做虽然粗糙点,难免有遗漏的黑户,一个县差个百八十人,全国下来差个十万八万,十五世纪这时期,都是没法避免的事。


    不用锱铢必较。


    前后三个月,户政部派往各省的调研组就陆续回京。


    给陈云甫以及中央带回了一个十分振奋的数字。


    一千二百四十七万三千九百户。


    七千五百六十一万九千四百二十八人。


    相较十年前,大明丁口增加了一千一百万人,这还是刨除掉辽东五百多万人的结果。


    年均增长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二点六。


    名副其实的锦绣盛世!


    夏元吉一个劲的念叨着:“按照眼下这般增长,风调雨顺、政通人和,下个十年,我大明,就要逼近一亿了。”


    陈云甫却是自信的拍了拍他的肩头。


    “相信孤,十年后,一定破一亿。”


    “加条政策吧,凡是生两个孩子以上家庭的,每个新生儿无论男女每年都可以从朝廷领两石大米,一两银子,换言之,朝廷替着养孩子,十年后,这条政策酌情废止。”


    夏元吉直接傻眼,不可思议看向陈云甫。


    “这样的话,朝廷财政哪里跟的上。”


    “跟的上。”


    陈云甫却是自信的很,扔下这句话转身就走。


    杨士奇一路屁颠颠的跟着,路上还不可置信的问着话。


    “大王为何如此有信心,要知道,就算朝廷的钱能跟的上,可粮食它不会凭空多出来啊。”


    陈云甫看他一眼。


    “蒲顺送了封信过来,孟买港,扩建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西游:拜师菩提,喝酒变强 大乾长生 龙族:从只狼归来的路明非 我,君麻吕,要长生! 我没看过火影啊 东京完美人生